百词典

《白沙赴诏》

时间: 2025-04-30 11:06:20

诗句

曾向江门弄钓丝,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惊天子黄麻诏,打破先生白鹭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6:20

原文展示:

白沙赴诏
曾向江门弄钓丝,
海风吹浪泼蓑衣。
忽惊天子黄麻诏,
打破先生白鹭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在江门边钓鱼,海风吹着浪花,弄湿了我的蓑衣。忽然收到了天子的黄麻诏书,这打破了我在白鹭矶的宁静生活。

注释:

  • 江门:指江门市,位于广东省,水域丰富,非常适合钓鱼。
  • 钓丝:钓鱼的渔线。
  • 海风:海边的风,通常比较凉爽。
  • 蓑衣:一种防水的外衣,古代渔夫常用。
  • 黄麻诏:指皇帝的命令,黄麻作为材料,象征着权威。
  • 白鹭矶:白鹭栖息的岩石,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典故解析:

  • 黄麻诏:在古代,皇帝的诏书通常用黄麻制成,象征权威与重要性。
  • 白鹭:白鹭是一种优雅的鸟,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或高洁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辅,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李辅隐居生活中写成的,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反映出对朝廷召唤的无奈。

诗歌鉴赏:

《白沙赴诏》是李辅的一首颇具隐逸情怀的诗作,通过简单的钓鱼场景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描绘了江边钓鱼的悠闲画面,海风的吹拂和浪花的拍打,传达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这种自然的描写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依恋。然而,突如其来的“黄麻诏”,打破了这一切,暗示着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诗人虽然在自然中感受到自由,却无法逃避来自皇权的召唤,这种无奈的情感在最后一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李辅在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权力的反感,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情感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向江门弄钓丝:回忆自己在江门钓鱼的情景,传达出悠闲自在的状态。
  • 海风吹浪泼蓑衣:描绘海风的凉爽和海浪的冲击,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忽惊天子黄麻诏:突然接到皇帝的命令,打破了宁静的生活,突显出命运的无常。
  • 打破先生白鹭矶:这句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被迫打破的无奈,白鹭矶象征着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麻诏”比作权力的象征,令人感受到皇权的威压。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皇权召唤的无奈与反感,展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门:象征着自然和自由。
  • 钓丝:代表着悠闲与放松。
  • 海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黄麻诏:代表着权力与责任。
  • 白鹭矶:象征着隐逸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麻诏”指的是什么?

    • A. 钓鱼的工具
    • B. 皇帝的命令
    • C. 白鹭的栖息地
  2. 诗人曾在何处钓鱼?

    • A. 湖边
    • B. 江门
    • C. 山顶
  3. “打破先生白鹭矶”中的“白鹭矶”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权力的压迫
    • C. 钓鱼的快乐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李辅的《白沙赴诏》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辅更多地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无奈,而王维则在宁静中找到了一种安宁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辅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与归隐的文学表达》

相关查询

雪咏 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 其三 和王待制牡丹咏 设脍示坐客 观放鹞子 送李阁使知冀州 夏夜小亭有怀 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古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勇士 包含睹的词语有哪些 通牒 一手擎天 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嗡营 一心一力 建之底的字 七横八竖 包含掀的词语有哪些 饿开头的成语 抚抑 卜字旁的字 财运亨通 八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请车 尺水丈波 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