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41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在九月的秋天,夜幕已然降临,一枝秋蝉在此安静栖息。
隐秘的榆树并不劝诫楚国,柳树的鸣叫与潘江的悲歌各自不同。
我在这分离的形态中,轻轻妆点着薄薄的鬓发,镂刻的影子装点着高耸的冠冕。
我自怜那疏影已然断绝,寒冷的树林在傍晚的风中吹拂着凉意。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40年-684年),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骈俪的文采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秋天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秋季,诗人心境与秋天的景色相融合,通过写秋蝉表达深沉的孤独与感伤,反映了他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冷寂与孤独。诗中的秋蝉是秋季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开头的“九秋行已暮”直接点出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悬念,暗示着秋天的终结。
在诗中,骆宾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氛围。榆树与柳树的对比,既表现出环境的宁静,又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自怜疏影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令人感同身受。诗人通过对秋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和孤独。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呈现出一种伤感的情绪。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诗中“自怜疏影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隐榆非谏楚”中的“隐榆”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