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1:21
渔家傲 以上西齐净土诗卷三
听说西方无量乐。
弥陀圣主垂恩泽。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
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这首诗的意思是:听说西方有无量的快乐,弥陀佛主降下恩泽,洗净我的禅心,使其清晰而明白。难以寻觅这一境界,月光倒映在寒冷的潭水中,显得碧绿。过去的债务和新冤屈都得以解释,整个人变得通体如金,刹那间便圆满了种种德行。真是奇特,十方的佛陀都在传授如来的职分。
作者介绍:
梵琦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因其佛教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融合了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个人修行的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佛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社会对宗教信仰的渴望和对内心解脱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理想的佛教境界,表达了对心灵净化与超脱的向往。
这首《渔家傲》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西方净土的向往与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开篇提到的“无量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逸,仿佛置身于一个无烦恼的世界。接着,诗人提到“弥陀圣主垂恩泽”,表明了他对阿弥陀佛的崇敬与信仰,认为只有得到佛主的恩泽,才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月光倒射寒潭碧”这一句,利用月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幽而冷静的气氛,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而后,诗人更进一步,表示“旧债新冤都解释”,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纠结的释然,也是对世俗纷争的超越,体现出一种对人世恩怨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达到了“通身变作黄金色”的境地,象征着内心的升华和智慧的圆满。最后一句“十方拂授如来职”,更是表达了普遍的佛教思想,即通过修行与信仰,最终可以达到与佛相通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西方净土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修行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佛教信仰的坚定追求与对心灵解放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渔家傲》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弥陀”是指哪位佛?
“通身变作黄金色”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