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

时间: 2025-04-24 23:21:23

诗句

一札十行劳圣主。

龙光照室惊看睹。

自念草茅蒙眷顾。

官国柱。

岂容身向山林住。

圣明既已知谗妒。

小臣何敢言归去。

袖中更有匡时疏。

还自许。

也知白璧终难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1:23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
作者: 夏言 〔明代〕

一札十行劳圣主。
龙光照室惊看睹。
自念草茅蒙眷顾。
官国柱。
岂容身向山林住。
圣明既已知谗妒。
小臣何敢言归去。
袖中更有匡时疏。
还自许。
也知白璧终难污。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圣主的感激与忠诚。第一句提到一封十行的御札,耗费了圣主的心血,诗人因而感到惭愧。接着,诗人回忆自己身处草庐之中,也能得到圣主的眷顾,感慨不已。他自问是否能够逃避责任而隐居山林。随后,诗人意识到圣明之主已经察觉了朝中的谗言,作为小臣的他自然不敢提出辞职归去。最后,诗人心中还有一份匡正时局的疏稿,心中自我安慰,虽然知道无论如何自己也难以污损白璧般的清白名声。


注释

  • 一札十行:指一封信件中有十行文字,形容内容重要。
  • 龙光:指皇帝的光辉,象征权威。
  • 草茅:指简陋的住所,草庐。
  • 官国柱:比喻为国家效力的支柱。
  • 谗妒:指谗言和嫉妒,常指朝中小人的阴险。
  • 袖中更有匡时疏:暗指自己还有可以帮助时局的建议、文章。
  • 白璧:比喻清白无瑕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季良,号文华,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任内阁首辅,对明中期的政治有重大影响。其作品多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而有力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中期,正值政治风云变幻之际,诗人因得圣主之宠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皇权的忠诚与对谗言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是一首充满忠诚与感慨的词作。诗人通过一封重要的御札,表达了对圣主的感激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开篇即以“劳圣主”引入,直接指向了皇帝的辛劳和自己作为臣子的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尊重与感恩。接着,诗人自述在草庐中也能得到皇帝的关怀,表现出一种自谦的态度。

整首诗中,诗人反复提及“谗妒”与“归去”,展现了身处权力中心的臣子在面对谗言时的复杂心理。他深知即使身处高位,也难免受到小人的陷害,然而他并不打算退缩,内心有着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诗人提到“白璧”,以此象征自己的清白和忠诚,尽管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和清明。

整首词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皇帝的忠诚,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又不乏一种自我激励的力量,反映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迷茫与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札十行劳圣主:一封信件中有十行文字,表达了对皇帝辛劳的感激。
  2. 龙光照室惊看睹:皇帝的威光照耀着自己,令人震惊与敬畏。
  3. 自念草茅蒙眷顾:自我反思,身处简陋的草庐却能得到皇帝的眷顾,内心感慨。
  4. 官国柱: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支柱,责任重大。
  5. 岂容身向山林住:怎能选择隐居山林而逃避责任?
  6. 圣明既已知谗妒:皇帝已经察觉了朝中的谗言。
  7. 小臣何敢言归去:作为小臣,怎敢提出辞职回家?
  8. 袖中更有匡时疏:他还有一份可以帮助国家的建议在手中。
  9. 还自许:心中自我安慰,认为自己有能力。
  10. 也知白璧终难污:明白自己清白的名声不会被污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官国柱”,强调责任重大。
  • 对仗:如“劳圣主”与“自念草茅”,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皇权光辉的描绘,强调其威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对谗言的警惕以及对清白名声的坚持,展现了一个忠臣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光:象征皇权与威严。
  • 草茅:代表简陋与隐逸,反映诗人谦卑的处境。
  • 白璧:象征清白与名声,代表诗人对个人名节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光”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光辉
    • B. 皇帝的威光
    • C. 自然的光芒
    • D. 书籍的光辉
  2. 填空题:诗人提到的“草茅”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可以隐居山林而不承担责任。 (对/错)


答案

  1. B
  2. 简陋的住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国家和个人的思考。
  • 《临江仙》:李清照的《临江仙》也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与不舍。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渔家傲》:两者都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使命的反思,但《登高》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渔家傲》则更强调对权力中心的忠诚与责任。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选》 - 介绍明代诗词的经典作品。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3. 《夏言传》 - 对夏言的生平与创作进行详细探讨。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法宝禅师 九月十三日出善利门 寄晁以道 捕狼 和黄预感秋 拟李义山柳枝词五首 酬颜生惠茶库纸 谢傅监 洛阳春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时不我待 折文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趁浪逐波 福与天齐 陌结尾的成语 方底 卖舌 风鹢 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局骥 渟膏湛碧 尺寸之地 得寸得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