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宗伟乞冬笋山药》

时间: 2025-05-07 08:33:26

诗句

竹坞拨沙犀顶锐,药畦粘土玉肌丰。

裹芽束縕能分似,政及莱芜甑釜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26

原文展示

从宗伟乞冬笋山药
竹坞拨沙犀顶锐,药畦粘土玉肌丰。
裹芽束縕能分似,政及莱芜甑釜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深处,挖掘冬笋和山药的景象。竹林中的沙土被拨开,露出犀角般尖锐的笋头;药田里的泥土粘稠,孕育出丰腴的山药。包裹着芽的绳带可以轻易分开,这样的丰收使得莱芜的蒸锅都显得空空如也。

注释

  • 竹坞:竹林深处的地方。
  • 拨沙:拨开沙土,指挖掘的动作。
  • 犀顶:形容冬笋的尖锐。
  • 药畦:种植山药的田地。
  • 粘土:湿润的泥土,利于植物生长。
  • 玉肌:形容山药的外皮光滑如玉。
  • 裹芽:包裹芽的物品,这里指芽的生长状态。
  • 束縕:用绳带束缚。
  • 政及:及,指到达。
  • 莱芜:地名,指莱芜地区,常以其美食闻名。
  • 甑釜空:指蒸锅和炊具空荡荡,形容食材丰收后,锅里没有剩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穆溪,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范成大在诗中表露了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质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丰饶与人们的劳动成果。开篇以“竹坞拨沙”引入,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竹林环境,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后面描写冬笋和山药的生长,生动地反映了农田的丰收。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传达了作者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诗中的意象,如“犀顶锐”和“玉肌丰”,不仅描绘了冬笋和山药的外观特征,还暗含了自然的韵味和生命的力量。尤其是“甑釜空”的结尾,令人感受到丰收后的满足与喜悦,仿佛可以听到乡村里欢快的生活声。这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坞拨沙犀顶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写在竹林深处挖掘冬笋的情形,形象地表现了笋的尖锐。
  • 药畦粘土玉肌丰:写山药的丰腴,体现了土地的肥沃与农作物的富饶。
  • 裹芽束縕能分似:描写芽被束缚的状态,体现出自然生长的力量。
  • 政及莱芜甑釜空:表达丰收的喜悦,意味着丰产的食材使得锅里没有剩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犀顶”比喻冬笋的尖锐,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竹林、冬笋、山药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冬笋和山药的生长,反映了自然的丰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宁静,寓意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冬笋: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新生,代表着生命的蓬勃发展。
  • 山药:象征丰收与营养,体现了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坞”指的是哪里?

    • A) 竹林深处
    • B) 药田
    • C) 河边
  2. “玉肌丰”中的“玉肌”是形容什么?

    • A) 冬笋
    • B) 山药
    • C) 竹子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 C)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诗篇。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从宗伟乞冬笋山药》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范成大的诗更加侧重于对具体农作物的描写,而陶渊明则呈现更为宽广的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范成大的多首作品及背景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选》:对宋代诗歌的研究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补周礼九夏系文 其六 齐夏 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 太湖诗。包山祠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入声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船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二首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 添鱼具诗。蓑衣 秋晚访李处士所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字旁的字 记功忘过 落井投石 疆结尾的成语 奸市 华发苍颜 宝盖头的字 窗间过马 示字旁的字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 鬥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伤剥 滞洪 暖水袋 迸连 包含渝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