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包山寺》

时间: 2025-05-04 01:13:46

诗句

仙坞逊半坐,精庐迁古幢。

槁衲昔开山,至今坐道场。

炽然说慈忍,禅海薰戒香。

稚竹暗寒碧,飞松盘老苍。

船鼓入宴坐,红尘隔沧浪。

藤杖嬾归去,共倚蒲团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3:46

原文展示

包山寺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仙坞逊半坐,精庐迁古幢。
槁衲昔开山,至今坐道场。
炽然说慈忍,禅海薰戒香。
稚竹暗寒碧,飞松盘老苍。
船鼓入宴坐,红尘隔沧浪。
藤杖嬾归去,共倚蒲团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包山寺的宁静与幽雅。仙人居住的山坞只有一半还在,古老的庙宇已经迁移到了这里。曾经在这里开山的僧人,现在依旧坐在道场中。热烈地谈论着慈悲与忍耐,禅意的海洋中弥漫着戒律的香气。稚嫩的竹子在寒冷的碧色中显得暗淡,苍老的松树则盘旋着,显得古老而苍劲。船上的鼓声传来,仿佛是入席的邀请,而红尘则隔着波涛,遥不可及。我懒洋洋地拿着藤杖准备归去,依偎在蒲团的床上,感受这份宁静与安逸。


注释

  • 仙坞:指仙人居住的山坞。
  • 精庐:指精致的庙宇。
  • 槁衲:指和尚,特指当年开山的僧人。
  • 炽然:热烈地。
  • 禅海:指禅宗的思想或境界。
  • 稚竹:幼小的竹子。
  • 寒碧:寒冷的绿色,形容竹子的颜色。
  • 船鼓:船上敲打的鼓声。
  • 红尘:喧嚣的世俗生活。
  • 沧浪:广阔的波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禅海薰戒香”,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必要性。禅宗源于中国,强调直观与内省,诗中通过自然景物来传达这种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如圭,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范成大晚年,他在包山寺静心修行,抒发了对禅宗的理解与体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然。


诗歌鉴赏

《包山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理解与对外界红尘的超然态度。诗的开篇就呈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境地,描绘了半座仙人居住的山坞和古老的庙宇,仿佛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接下来的描述中,槁衲和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不仅是开山的前辈,也是道场的守护者,象征着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炽然说慈忍”的句子蕴含着深厚的佛理,表现出在道场中,通过禅修获得的宁静与智慧,以及对他人慈悲的态度。随后的意象描述,稚竹和飞松,分别象征着生命的初生与长寿的坚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最后几句“船鼓入宴坐,红尘隔沧浪”,展现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似乎在说尽管世间喧嚣,但内心的安宁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闲适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禅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坞逊半坐:描绘出一个幽静的山坞,似乎只剩一半的仙气。
  2. 精庐迁古幢:古老的庙宇已经迁移,营造出历史的感慨。
  3. 槁衲昔开山:提到和尚,强调其开山的历史,传递出一种传承的意义。
  4. 至今坐道场:和尚仍在道场修行,反映出对修行的坚持。
  5. 炽然说慈忍:热情地讨论慈悲与忍耐,说明了修行的内容。
  6. 禅海薰戒香:禅宗的氛围弥漫,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息。
  7. 稚竹暗寒碧:描绘出竹子的生长状态,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8. 飞松盘老苍:苍老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与岁月的积淀。
  9. 船鼓入宴坐:船上的鼓声,暗示着生活的喧嚣。
  10. 红尘隔沧浪:世俗与内心的隔阂,反映出对外界的超脱。
  11. 藤杖嬾归去:懒散地准备离去,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
  12. 共倚蒲团床:依偎在蒲团上,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和松树比作生命的状态,增强了诗意。
  • 对仗:诗句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佛教禅宗的思想,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对内心修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仙坞:象征着清幽与超脱。
  2. 精庐: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3. 槁衲:象征着修行与传承。
  4. 稚竹:暗示生命的脆弱与初生。
  5. 飞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槁衲”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和尚
    C. 禅宗的书籍
    答案:B

  2. “船鼓入宴坐”所表达的意思是: A. 船上的宴会
    B. 世俗的喧嚣
    C. 禅宗的宁静
    答案:B

  3. 诗中“稚竹暗寒碧”描绘的是: A. 竹子的生长状态
    B. 竹子的美丽
    C. 寒冷的气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题西林壁》(苏轼):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两者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慨,但前者更多的是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而《包山寺》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以上就是对《包山寺》的全面解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二 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字谜三首 其三 字谜三首 其一 字谜三首 其二 月下登楼连句 咏双燕诗二首 其二 咏双燕诗二首 其一 望孤石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坐愁城 赤字旁的字 咏桑寓柳 案览 降死 虎字头的字 包含掺的词语有哪些 追风觅影 包含似的词语有哪些 光阴荏苒 野职 魇寐 頁字旁的字 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草木皆兵 逃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