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4-30 22:29:29

诗句

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

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9:29

原文展示:

关辅遗民意可伤,
蜡封三寸绢书黄。
亦知虏法如秦酷,
列圣恩深不忍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亡国遗民的深切同情,蜡封的三寸黄绢书信中记录了这一切。即使知道敌人如同秦朝那般残酷,但历代圣明君主的恩泽,永远无法忘记。

注释:

  • 关辅:指的是边境防线和辅佐的官员,这里借指国家的边防和遗民。
  • 遗民:指的是在国破家亡后仍存活的人民。
  • 蜡封:用蜡封住的信件,表示珍重和隐秘。
  • 三寸绢书黄:指的是用黄绢写的信,三寸是指信的长度,表示内容重要。
  • 虏法:指敌人的法律和统治方式,形容其残酷。
  • 列圣恩:指历代圣明皇帝的恩德。

典故解析:

  • 秦酷:指的是秦朝的暴政,以严酷的法律著称,诗中将敌人比作秦朝,强调其残暴。
  • 列圣恩:提到历史上众多仁德君主的恩泽,表现对国家的怀念和感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生活在国家沦陷的时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的动荡岁月。陆游身处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心中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遗民的同情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民众疾苦的敏感。首句“关辅遗民意可伤”直接表露出诗人对遗民的悲痛与关切,关辅的历史背景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看到那些在战火中挣扎的百姓。接下来的“蜡封三寸绢书黄”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故国的深情。

诗中提到的“虏法如秦酷”,不仅是对敌国统治的控诉,也是对历史的反思,历史的重演让人感到无奈与绝望。而最后一句“列圣恩深不忍忘”则是对往昔明君的感恩,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理想治国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前半部分是对现实的痛心,后半部分则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深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辅遗民意可伤:在边关的遗民,令人痛心。
  2. 蜡封三寸绢书黄:用蜡封住的黄绢书,记录着他们的苦难。
  3. 亦知虏法如秦酷:也知道敌人的法律如同秦朝那样残酷。
  4. 列圣恩深不忍忘:对历代圣明君主的恩泽,深深铭记。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敌人残酷的统治与历代明君的恩泽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蜡封的信件象征着忠诚与期待,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历史上仁德君主的感恩情怀,表达了对遗民苦难的同情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辅:象征国家的边防与保护。
  • 蜡封三寸绢书黄:象征珍重与情感的寄托。
  • 虏法如秦酷:象征敌国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关辅”指的是?

    • A. 边境防线
    • B. 宫廷内侍
    • C. 农田
  2. “蜡封三寸绢书黄”中的“三寸”指的是?

    • A. 信的高度
    • B. 信的长度
    • C. 信的厚度
  3. 诗人对敌人的统治态度是?

    • A. 赞美
    • B. 指责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在作品中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对遗民的同情,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悲剧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庆春宫 过楼桑村和宋长白 庆春宫 桥西新营后溪植援杂花幽树,经秋成阴,时有冷客登楼醵饮,萧然托寄,辄付伧歌。 庆春宫·移居 庆春宫·西园赏菊,镫畔一丛,冷艳动人,醉折花枝,感吟成调 庆春宫 庆春宫 金蕉叶 金蕉叶 酬内寄新茶 金蕉叶 次柳屯田韵 金蕉叶•新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塞井焚舍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乘间取利 龝字旁的字 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引从 桑弧之志 包含面的成语 一接如旧 糹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大放厥词 相待而成 日畿 翻开头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眷睐 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