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5:45
玉楼春
往年巃嵷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
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
明日送君天上去。
这条蜿蜒的路在往年曾经崎岖不平。
路上的人们夸赞通判的治水之功。
去年我拄着拐杖经过瓢泉,
县里的官吏低着头,百姓们在窃窃私语。
我学习古时圣人的文章,
但在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苦味。
在酒杯面前,我的老泪止不住地流淌,
明天我将送你去天上。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青藤山人,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生于1160年,卒于1220年。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和深沉细腻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个人感受。
《玉楼春》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仕途坎坷、个人境遇艰难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玉楼春》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感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往年在堂前的行走和人们对通判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诗的开头“往年巃嵷堂前路”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过去的画面,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去年自己拄杖经过瓢泉的情景,暗示着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如从前那般潇洒自如。
诗中提到“县吏垂头民笑语”,描绘出一种无奈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力感。尽管自己努力学习古代圣人之文章,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困境中却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涩。最后,诗人以“尊前老泪不成行”结束,情感真挚,借酒浇愁却无以自已,预示着明天的送别,既是对友人的离别,也是对自己理想破灭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反映了辛弃疾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抒发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主题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玉楼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苏轼
“去年拄杖过瓢泉”的意思是?
A. 年轻时的快乐
B. 年老体衰的现实
C. 旅游的经历
D. 学习的过程
诗中提到的“县吏垂头民笑语”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和谐
B. 个人的成功
C. 社会的冷漠
D. 友谊的珍贵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但风格更加豪放激昂,与《玉楼春》的悲伤情感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