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37
盱眙南山湄,泗城浸如臼。
雉堞宛然围,流波荡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户牖。
想当水未潴,山城大于斗。
洪涛倾天吴,巫支祁骇走。
遂使妇子居,竟作蛟鼍薮。
导川顺水性,神禹功不朽。
水由地中行,妙用传希有。
后乃违厥度,湮水水失守。
宣防英哲能,法鉴千载后。
长空松风回,凭轩惆怅久。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盱眙南山的边缘,泗城就像被浸泡在一个大臼中。
城墙像雉堞一样环绕,流水荡漾在缺口处。
城中心矗立着浮屠,窗户依然明亮。
想必当时水未被滞留,山城比斗大。
洪涛倾泻向天,巫支和祁骇也为之惊恐逃跑。
这使得妇女和孩子居住在这里,竟然成为蛟龙和鼍的栖息地。
引导河川顺应水流的特性,神农的功劳永世不灭。
水从地底流出,奇妙的用途传承稀少。
后来却违背了自然的法则,水流失去了控制。
宣扬防守的英才,法则可以鉴鉴千载之后。
长空中的松风回旋,我在窗前感到长久的惆怅。
挖掘这片土地的又是谁,向海诉说着重重的忧愁。
倪承宽,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及历史感受,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诗创作于对盱眙的追忆之际,表现了对历史变迁及自然景象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历史和自然时的复杂情感。
本诗通过对盱眙南山和泗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交融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城池的壮丽与流逝的时光,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开头几句描写了南山与泗城的景象,水流动荡,城墙巍峨,营造出一种苍茫的历史感。接下来的句子则引入了大禹治水的典故,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治水英雄的崇敬。
诗人用“洪涛倾天”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无情与壮观,接着又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最后几句则转向了个人情感,抒发了对历史的惆怅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自然的敬畏,传达了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治理自然的智慧与挑战。
本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神禹”是谁?
诗中描绘的“泗城”形状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