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皖寓楼夜独坐 其一》

时间: 2025-04-26 14:03:04

诗句

为家随地好,主客一身专。

灯火思儿日,风霜感暮年。

危楼千卷寄,残月五更悬。

寂寞江城夜,清吟只惘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04

原文展示:

为家随地好,主客一身专。
灯火思儿日,风霜感暮年。
危楼千卷寄,残月五更悬。
寂寞江城夜,清吟只惘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家都是最美好的地方,心中所思的儿子常常萦绕在灯火下,岁月的风霜也让人感受到年华的流逝。高楼上寄托着千卷的书籍,而夜深时分,残月独自高悬。夜晚的江城显得格外寂寞,清吟之声中透露出诗人的惆怅与无奈。

注释:

  • 随地:无论身处何地。
  • 主客:形容诗人既是主人又是客人,暗示内心的孤独。
  • 灯火:象征着思念的温暖与希望。
  • 风霜:比喻岁月的变化,暗示生活的艰辛。
  • 危楼:高楼,寓意生活的艰难与孤独。
  • 千卷寄:寄托了诗人的理想与情感。
  • 惘然:表示迷惘、困惑的状态。

典故解析:

“灯火思儿日”可以理解为对儿子的思念,传统上,灯火常常象征着希望和温暖,同时也代表着家庭的团聚。诗中提到的“残月”则是一种常见的意象,用以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许多古代诗词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守敦是一位近代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家国情怀的思考,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方守敦的诗风兼具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情感,常常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都受到影响。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感悟。诗的开篇即以“为家随地好”引出主题,突显了家庭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最挂念的始终是家人。接着,诗人通过“灯火思儿日”展现了对儿子深深的思念,灯火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而“风霜感暮年”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诗人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慨跃然纸上。

后两句“危楼千卷寄,残月五更悬”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在高楼的孤独与书籍的寄托之间的矛盾心理,夜深人静时,残月高悬,更加突显了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寂寞江城夜,清吟只惘然”道出了诗人在江城夜晚的孤独感与惆怅,清吟虽有情感的寄托,但却也显得无奈与迷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透过对家庭的思念与对岁月的感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家随地好: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最美好的地方还是家。
  2. 主客一身专:身为主人又是客人,暗示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3. 灯火思儿日:在灯火下思念儿子,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思念。
  4. 风霜感暮年:感受岁月的风霜与流逝的年华。
  5. 危楼千卷寄:在高楼中寄托着千卷的书籍与理想。
  6. 残月五更悬:夜深时分,残月高挂,暗示孤独。
  7. 寂寞江城夜:在江城的夜晚感到孤独。
  8. 清吟只惘然:吟唱之声流露出惆怅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灯火”与“风霜”比喻人心的温暖与岁月的无情。
  • 对仗:如“灯火”与“风霜”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表达的力度。
  • 意象:如“危楼”、“残月”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的思念、对岁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情感的寄托,反映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温暖与归属感。
  • 灯火:象征思念与希望。
  • 风霜: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 危楼: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残月:象征孤独与思乡。
  • 江城:作为地理背景,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灯火”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思念
    • C. 温暖
    • D. 所有以上
  2. “风霜感暮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家庭的温暖
    • B. 年华的流逝
    • C. 生活的艰辛
    • D. 孤独的心情
  3. 诗中提到的“江城”主要用于表达:

    • A. 诗人的家乡
    • B. 诗人的孤独感
    • C. 诗人的生活环境
    • D. 诗人的理想之地

答案

  1. D. 所有以上
  2. B. 年华的流逝
  3. B. 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但强调的是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真挚。两者虽然情感基调相似,但意象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现代诗词流派研究》
  • 《方守敦诗歌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公毋渡河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阁 晚晴 沁园春(寿俞紫薇) 中秋楚东对月次曹提管韵 又和 三日兄弟侍老人展墓归和尊韵 朝中措(寿章君举) 又和 其七 谨和老人秋日遣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霜砌 罗儒 疋字旁的字 震响 惨礉少恩 非字旁的字 一无所求 雨字头的字 包含骀的词语有哪些 祖传 操之过激 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柰的词语有哪些 金鼓喧阗 结舌杜口 齒字旁的字 悬驼就石 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