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30
梅花引
作者: 赵汝茪 〔宋代〕
对花时节不曾忺。见花残。任花残。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
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
待眠。未眠。事万千。也问天。也恨天。
髻儿半偏。绣裙儿宽了还宽。自取红毡,重坐暖金船。
惟有月知君去处,今夜月,照秦楼,第几间。
在花开之际,却没有心情欣赏。看到花已经凋零,任由它凋谢。在春寒中,小窗帘轻轻垂下。
题写在破碎的玉笺上的双喜鹊,香火渐冷,环绕在银屏周围,满是山水的影子。
等着入睡,却未能入眠,心中有千般琐事。既向天询问,又对天心生怨恨。
发髻微微偏斜,绣裙也渐渐宽松。我自备红毡,重又坐在温暖的金船上。
唯有月亮知道你的去向,今夜的月光照在秦楼上,不知是哪个房间。
作者介绍
赵汝茪,字子华,号海若,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美,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梅花引》创作于宋代,社会上流行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诗词常用于表达情感和寄托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抒发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爱情的渴望。
《梅花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凋零与对爱情的思念。开篇即以“对花时节不曾忺”引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花的淡漠,随着花朵的凋谢,诗人的内心也渐渐变得冷清。诗中多次提到“花残”、“香烬冷”,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开始自我反思,因“未眠”而思绪万千,既向天询问,又对天心生怨恨,表现出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最后一句“惟有月知君去处”将思念推向高潮,月亮成为唯一的知己,照亮了孤独的夜晚。
整首词在意象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念,展现了在时间流逝中,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引发了对生命短暂和情感真挚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对花时节不曾忺”中的“忺”意思是:
A. 高兴
B. 愉快
C. 无奈
D. 忧伤
诗中提到的“香烬冷”是指什么?
A. 香火已熄
B. 香味浓郁
C. 烟雾缭绕
D. 香气四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