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塞上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5 09:33:02

诗句

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

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

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

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3:02

原文展示:

塞上四首 其一 赵秉文 〔金朝〕

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 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 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 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边疆,四十里的路程,只有两三户人家散落。 山腰间云影飘过,水面波光与阳光交织。 在曲折的溪涧边汲水,樵夫的小路斜入云端。 随意耕作的坡地结束后,头上还插着野花。

注释:

  • 穷边:指边远的地区。
  • 野户:指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家。
  • 山腹:山腰。
  • 波光战日华:波光与阳光相互辉映。
  • 汲泉:取水。
  • 涧曲:曲折的溪涧。
  • 樵路:砍柴人走的小路。
  • 随分:随意,随遇而安。
  • 坡田:山坡上的田地。
  • 簪:插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秉文,金朝文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游历或居住于边疆地区时所作,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宁静与美丽。首句“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即勾勒出了边疆的荒凉与孤寂,但随后的“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却带来了生机与光亮,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后两句“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则进一步以动衬静,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场景,最后“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则表达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穷边”和“野户”描绘了边疆的偏远和人口稀少。
  • 第二句以“山腹过云影”和“波光战日华”展现了边疆的自然美景。
  • 第三句“汲泉寻涧曲”和“樵路入云斜”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场景。
  • 末句“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表达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波光战日华”中的“战”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波光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随分坡田罢”中的“随分”运用了平实的语言,表达了随和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腹过云影”中的“云影”象征着变幻莫测的自然。
  • “波光战日华”中的“波光”和“日华”共同构成了边疆的壮丽景色。
  • “还簪野草花”中的“野草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野户”指的是什么? A. 野外的房屋 B.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家 C. 野外的动物
  2. “波光战日华”中的“战”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生活态度? A. 艰苦奋斗 B. 随遇而安 C. 悲观失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色,但情感更为激昂。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疆的战争景象,情感更为沉重。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赵秉文的这首诗情感更为平和,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赵秉文的这首诗没有战争的描绘,更侧重于边疆生活的宁静与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金代文学研究》
  • 《赵秉文诗集校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词 水上寄乐天 酬刘猛见送 辛夷花 夜饮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 襄阳为卢窦纪事(第五首一作马戴诗襄阳席上呈于司空) 赠崔元儒 遭风二十韵 使东川。江楼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卜字旁的字 百千 反文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涅而不缁 鞭开头的成语 投拜 一掴一掌血 私字儿的字 黑字旁的字 久坐必有一禅 风雨剥蚀 椎牛发冢 肉圃酒池 马那瓜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