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17:41
原文展示:
寒夜 赵秉文 〔金朝〕
岁晏寒无那,夜深清欲饥。 竹风惊梦断,雪意听窗知。 稍稍鹊翻树,萧萧人语篱。 虚明满吾室,何许月来时。
白话文翻译:
年末时节,寒冷无法抵挡,深夜里清冷得让人感到饥饿。 竹林中的风声惊断了我的梦,窗外的雪意通过听觉感知。 偶尔有鹊鸟在树上翻飞,篱笆旁传来人语的萧萧声。 室内充满了虚幻的光明,不知月亮何时悄悄升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秉文,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为主。此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年末的一个寒冷夜晚,诗人通过对外界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清冷和孤寂。首句“岁晏寒无那,夜深清欲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的寒冷,以及诗人内心的清冷感受。接下来的“竹风惊梦断,雪意听窗知”通过竹风和雪意的描绘,增强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感。后两句“稍稍鹊翻树,萧萧人语篱”则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最后一句“虚明满吾室,何许月来时”以虚幻的光明和月亮的升起,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夜的清冷和孤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岁晏”指的是什么时间? A. 年初 B. 年末 C. 春天 D. 夏天
诗中的“竹风惊梦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虚明满吾室”中的“虚明”象征着什么? A. 真实的光明 B. 虚幻的光明 C. 黑暗 D. 温暖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