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30
沁园春(答杨世长)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
朱雀桥边,何人曾道,野草斜阳春燕飞。
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
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
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
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
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我在醉酒中狂吟,您却在作新词,依着我的歌声来和唱。
那芬芳的梅花,正是我得意之处,轻盈清淡的感觉,多是在雪中沉思。
朱雀桥旁,曾几何人提到,野草在斜阳下,春燕飞舞。
大家别问,什么是无霁雨,反而有晴霓挂天边。
诗坛高耸千丈,更有笔如山,墨水流淌如溪。
看您才华未见极限,曹操和刘备的敌手,风骚之气合而为一,屈服于宋朝的降旗。
谁能识得司马相如,我平生自许豪情,慷慨之时须乘四匹马的车归去。
在长安路上,问那垂虹的千柱,何处曾有过题字。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他的词作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尤其在民族危机时的愤懑。
《沁园春(答杨世长)》是辛弃疾在与友人杨世长的交流中写成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欣赏与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敬重。
《沁园春(答杨世长)》展现了辛弃疾对文学和友谊的深厚情感。开篇即用“我醉狂吟,君作新声”表达了他在酒醉中灵感迸发的状态,搭配朋友的和声,形成一种共鸣。接下来的“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则描绘了他在创作中对自然的细腻感知,这种美好的意境恰似春天的气息,清新而又灵动。
诗中提到的朱雀桥和飞舞的春燕,进一步营造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一语,突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情怀,暗示着在困境中依然能寻求美好的希望。
接下来的“诗坛千丈崔嵬”则是对文学成就的自信与自豪,辛弃疾通过对比曹刘的文学地位,展示了他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肯定。最后一段提到的“长安路”,象征着理想与归途,表达了他希望在文学上取得更大成就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的个人风格,还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友人的赞美与对文学的热爱,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情怀。
诗中提到的“朱雀桥”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然
C. 历史
D. 诗歌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状态?
A. 失落
B. 激昂
C. 平静
D. 忧伤
谁是诗中提到的“相如”?
A. 曹操
B. 司马相如
C. 刘备
D.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