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2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23:39
作者: 金墀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断云将雨过,飞鸟去仍还。
霞影晕高树,烟光合远山。
诗临秋易淡,心近晚偏閒。
花径无人到,苔痕遍紫斑。
断开的云层刚刚带过雨,飞鸟在空中飞去又飞回。
霞光映照在高大的树木上,远山的烟雾与光线交融。
写诗在秋天容易显得淡薄,心情接近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悠闲。
花径上没有人来,苔藓的痕迹遍布着紫色的斑点。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秋”“晚”等意象的使用与传统诗词中常见的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主题相契合。传统诗词中,秋天常象征着成熟与衰败,这种情感在金墀的诗中得以体现。
作者介绍: 金墀(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墀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沉思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色,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晚晴》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傍晚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断云将雨过,飞鸟去仍还”两句,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雨后初晴,飞鸟的活动带来了一种生机。接着“霞影晕高树,烟光合远山”描绘了高树与远山在霞光与烟雾中的迷人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温暖的氛围。
在情感上,诗人表达了在秋天的晚景中,写诗变得容易淡薄,而心情却因接近黄昏而感到格外闲适。“花径无人到,苔痕遍紫斑”则进一步表现了孤寂和时光流逝的感受,苔藓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静谧与沉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晚秋时分的闲适与思索。
诗词测试:
《晚晴》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霞影”主要描绘的是哪个意象?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天的心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