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6:24
金缕曲 偶成
作者: 熊琏 〔清代〕
暮雨萧萧冷。背昏灯掩卷徘徊,怅然思省。
浮世悲欢同一梦,几个邯郸佳境。
也休怨黄梁催醒。闻道凄凉归觉路,把残钟断鼓留心领。
诸想幻,太虚静。春光未远秋光近。
怎禁它雁背霜浓,芦花风紧。
从古多情人易老,况是工愁善病。
先白了飞蓬两鬓。彩笔生花浑艳绝,付文通只写千秋恨。
今古事,凭谁问。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寒冷的黄昏,雨声萧萧,诗人点着烛光,关上书卷,徘徊不前,心中感慨万千。浮华的世界中,悲欢离合都如一场梦,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到达邯郸的美丽境地呢?不必怨恨那黄粱一梦的催促醒来,听说那归途凄凉,留下的是断断续续的钟声和鼓声,让人心中感慨。种种想法如幻影般消散,四周静谧得像虚无。春天已经不远,秋天却已近在眼前。怎能抵挡那大雁南飞带来的霜寒,芦花在风中摇曳。自古以来,多情的人容易衰老,何况是那些常常忧愁生病的人,连两鬓的白发都先于飞蓬。手握彩笔,生花般的才情却已绝艳,写下的不过是千秋的遗恨。如今古往的事情,谁能再问呢?
作者介绍:熊琏(1760-1823),清代诗人,仕途平平,但其诗才横溢,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清代中后期,社会变迁使得诗人产生了身世无奈、人生思考的情绪,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理想的追寻。
这首《金缕曲 偶成》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暮雨萧萧冷”便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孤独的境地。在这种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人生的苦涩与无奈,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浮世悲欢同一梦”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借用古典的邯郸美景作为理想的寄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黄梁催醒”,让人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残酷。
诗中提到的“诸想幻,太虚静”,描绘了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仿佛在告诉人们,事物皆为幻影,唯有内心的宁静才是长久的归宿。诗人对四季的感知,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敏感。最后,诗人自叹“从古多情人易老”,感慨多情人士的衰老与无奈,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情感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邯郸佳境”象征什么?
诗中“从古多情人易老”的意思是?
诗人通过“残钟断鼓”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