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时宰生日诗三十绝 其二十四》

时间: 2025-07-27 16:24:34

诗句

四海文衡孰主张,半随西路擅词章。

三君八俊今何处,知有宗师在庙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24:34

原文展示:

四海文衡孰主张,半随西路擅词章。
三君八俊今何处,知有宗师在庙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文人雅士的思考与感慨。四海之内,谁主文坛,谁来倡导文艺?大多数文人都追随西方的流派,擅长于诗词的创作。如今,那些才俊英杰又在哪里呢?我知道,真正的宗师依然在朝廷上。

注释:

  • 四海文衡:指的是四海之内的文人或文化。文衡即文艺的标准与评价。
  • 主张:倡导、主导的意思。
  • 西路:这里指的是西方的文化和流派。
  • 三君八俊:古代文人的代称,指的是才华出众的文人。
  • 宗师:指的是在文艺上有高深造诣的人,通常是能够指导和影响他人的大师。
  • 庙堂:指的是朝廷或政治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子美,号紫芝,宋代著名诗人。周紫芝以其诗风清新、语言精炼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面临许多挑战。诗人通过对文人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文化现状的关切和对文人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四句为主体,结构紧凑且富有哲理。首句“四海文衡孰主张”问及文艺的领导者,表达了对文化方向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仅关乎个人的文艺追求,也关乎国家的文化发展。接下来的“半随西路擅词章”则指出了当时文人多趋于西方文化的现象,似乎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流失。第三句“三君八俊今何处”则用三君八俊这一历史典故,追忆昔日文人的风采与才华,表达了对优秀文人的惋惜与追寻。最后一句“知有宗师在庙堂”则展现了诗人对真正文人雅士的期待与向往,认为在政治中心仍然有值得尊敬的文化引领者。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蕴深厚,体现了周紫芝对文人文化现状的清醒认识与深切关注。通过对比古今,他既感叹文人风采的消逝,也寄托了对未来文人文化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海文衡孰主张:在四海之内,谁来主导文艺的标准与方向?
  2. 半随西路擅词章:大部分文人都随波逐流,追随西方的文风与词章。
  3. 三君八俊今何处:那些昔日的才俊文人,如今又在何方?
  4. 知有宗师在庙堂:我知道,真正的文人宗师仍然在朝廷之中。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 提问:首句以问句形式引入,激发读者思考。
  • 历史典故:引用“三君八俊”增加了诗的厚度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文人现状的反思,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真正文人精神的向往与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海:象征广阔的文化空间。
  • 西路:象征外来文化的影响。
  • 宗师:象征高尚的文人精神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半随西路”指的是什么? A. 追随传统文化
    B. 追随西方文化
    C. 只关注个人创作

  2. “三君八俊”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 A. 对文人风采的惋惜
    B. 对政治的讽刺
    C.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与惋惜
    B. 喜悦与欢庆
    C. 中立与客观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周紫芝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文化与个人才华的探讨,但周紫芝更侧重于对当时文艺现状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关注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这种不同的侧重点使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紫芝诗全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太山吟 櫂歌行 饮马长城窟行 折扬柳行 塘上行 长安有狭邪行 豫章行 苦寒行 从军行 赠顾彦先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摘瓜抱蔓 包含沉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戈字旁的字 杜口木舌 吏鬼 冲街 弗敢专也 民惟邦本 支字旁的字 庶产 柔风甘雨 包含馆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贼心不死 巽言 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