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3:56
望海潮
作者: 黄岩叟 〔宋代〕
梅天雨歇,柳堤风定,江浮画鹢纵横。
瀛女弄箫,冯夷伐鼓,云间凤咽鼍鸣。
波面走长鲸。卷怒涛来往,搅碎沧溟。
两岸游人笑语,罗绮间簪缨。
灵均逝魄无凭。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
菰黍万家,丝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
锦帜片霞明。使操舟妙手,翻动心旌。
向晚鱼龙戏罢,千里浪花平。
全诗翻译:
在梅雨天雨停了之后,柳堤上微风轻拂,江面上画舫纵横交错。
瀛女在弄箫,冯夷在击鼓,云间传来凤鸣和鼍叫。
波面上长鲸翻腾,怒涛来回卷动,搅动了深邃的海洋。
两岸的游人欢声笑语,衣袂飘扬。
灵均的灵魂已然无踪,但湘江和沅水的水面,依然清澈。
菰竹和黍稻万家相连,五彩的丝桐年年缅怀古人的深情。
锦帜在霞光中闪烁,操舟的妙手翻动着我的心绪。
傍晚时分,鱼龙嬉戏结束,千里海浪恢复平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灵均”是指屈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追思。诗中的“湘沅”代表了长江的美丽与清澈,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反思。
作者介绍:
黄岩叟,生活在宋代,是一位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望海潮》写于梅雨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安宁。
《望海潮》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感的诗,诗人在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时,运用了多种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人文的温情。诗的开篇以“梅天雨歇,柳堤风定”引入,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随即通过“江浮画鹢纵横”展现了江上游船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接下来的“瀛女弄箫,冯夷伐鼓”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与节奏感。同时,诗人通过“波面走长鲸”与“卷怒涛来往”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感慨,“灵均逝魄无凭”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但随即又以“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来表达对自然的信心与归属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最后一句“千里浪花平”则将整首诗的情感带向高潮,象征着生活的平静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人们的欢乐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瀛女”是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传说中的女神
C. 一种植物
D. 一位诗人
“波面走长鲸”中的“长鲸”象征什么?
A. 平静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的情感
D. 历史
诗中最后一句“千里浪花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动荡不安
B. 平和与安宁
C. 怀念过去
D. 对未来的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