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7:00
喜雨二解 其二
作者:吴潜 〔宋代〕
须知造化自心生,
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閒元有事,
天于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
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
定应收捲向金茎。
要知道自然的变化始终源于内心,
风雨、云、雷都是自然的表现。
人在生活的两端总有事情发生,
天对于万物又岂能没有情感。
干枯的万物在雨中复苏,
闷热的天气也因此变得清凉舒适。
昨夜的桃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应该是收拢着向金色的果实奔去。
吴潜,宋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喜雨二解》是吴潜对自然现象的感悟,表达了雨水带来的滋润和生机,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哲思。诗作处于宋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文人思想活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热门话题。
《喜雨二解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须知造化自心生”,直接指出自然现象与人心之间的联系,暗示着外部的风雨云雷不过是内心情感的体现。通过“人在两閒元有事”,诗人进一步强调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如何在自然的变化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在描绘雨水的滋润时,诗人使用了“焦枯蒙润物苏醒”,生动展现了雨水对万物复苏的影响,极具画面感。“昏闷得凉身泰平”则传达出雨水带来的舒适与宁静,展现了自然对人类情感的滋养。
最后两句“昨夜桃笙时便背,定应收捲向金茎”,将自然之美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结合,桃花的摇曳暗示着春天的希望,金茎则象征着丰收的未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展开,强调自然现象不仅是外在的存在,更与人的内心感受密切相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和谐关系的赞美。
诗中“须知造化自心生”意指:
A. 自然变化是外在的
B. 自然变化源于内心
C. 自然与人无关
“焦枯蒙润物苏醒”中“蒙润”意为:
A. 遮盖
B. 滋润
C. 干枯
“昨夜桃笙时便背”中的“桃笙”指的是:
A. 桃花
B. 桃树
C. 背影
以上是对《喜雨二解 其二》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