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喜雪二首》

时间: 2025-08-07 21:37:22

诗句

玄冥去岁失其官,今岁谁云补过难。

谢院撒盐飞琐琐,隋堤翦帛散戈戈。

檐储宿肉喧山鹊,路没遗踪走野豻。

管了明年书大有,饱抄云子饭加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21:37:22

原文展示:

喜雪二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第一首:
玄冥去岁失其官,
今岁谁云补过难。
谢院撒盐飞琐琐,
隋堤翦帛散戈戈。
檐储宿肉喧山鹊,
路没遗踪走野豻。
管了明年书大有,
饱抄云子饭加餐。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去年的玄冥(指冬天)失去了它的威严,
今年又有谁敢说要弥补这过失呢?
谢院中撒盐,雪花飞舞如细碎的盐粒,
隋堤上剪裁的雪,像散落的绢帛。
屋檐下的积雪像宿肉一样吵闹着山中的喜鹊,
路上被雪覆盖,留下了野兽奔跑的痕迹。
盼望着明年能有丰收的书信,
饱满的云彩就像美味的饭菜般丰盛。

注释:

字词注释:

  • 玄冥:指冬天或寒冷的季节。
  • 补过难:弥补过失很困难。
  • 撒盐:形容雪花纷飞。
  • 飞琐琐:形容雪花轻盈飘落的样子。
  • 隋堤:古代的堤岸,指雪覆盖在堤岸上的景象。
  • 翦帛:指剪裁绢帛,形容雪花如同绢帛般轻柔。
  • 檐储宿肉:形容屋檐下积雪的样子,像存放的肉一样。
  • 野豻:指野兽,可能指野兔或其他动物。

典故解析:

  • “谢院撒盐”可能引申自古人对雪的赞美,谢院指谢家院落,常用于描绘美丽的景象。
  • “隋堤”可追溯到隋朝时期,古诗文中常用堤岸作为自然景观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诗风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季,正值大雪纷飞之际。诗人通过描写雪的美丽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吴潜的《喜雪二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雪的美丽与纯洁。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如“撒盐飞琐琐”和“翦帛散戈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飘雪的场景之中,感受到雪花轻盈飘落的美妙。诗人不仅描绘了雪的外在形态,更通过“檐储宿肉喧山鹊”传达了雪与自然生灵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生命在寒冷冬季的活力与生机。整首诗在欢快的语气中流露出对新一年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对雪的描写,吴潜表达了对寒冷季节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温馨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玄冥去岁失其官”:用“玄冥”指代冬天,暗示去年的寒冷失去了它的威严,带着一丝无奈。
  • “今岁谁云补过难”:对比去年,今年的困难更显得棘手,感叹生活的艰辛。
  • “谢院撒盐飞琐琐”:描绘雪花像盐粒一样飞舞,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 “隋堤翦帛散戈戈”:继续描写雪的美丽,仿佛是轻柔的绢帛在空中飞舞。
  • “檐储宿肉喧山鹊”:细致描写雪积在屋檐,带来生活的喧嚣与生动。
  • “路没遗踪走野豻”:雪覆盖了道路,野兽的踪迹消失,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 “管了明年书大有”:对未来的期盼,愿新的一年有丰收的好消息。
  • “饱抄云子饭加餐”:用云彩比喻美好的生活,期待丰盛的饮食。

修辞手法:
该诗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撒盐飞琐琐”中将雪比作盐,增强了视觉效果;“宿肉喧山鹊”则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使得雪与喜鹊之间产生了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雪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冬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着冬季的宁静。
  • :象征雪花的细腻与轻盈。
  • 绢帛:暗示雪的柔和与温暖。
  • 喜鹊: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野兽:代表自然界的生命,强调自然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玄冥”指代什么?

    • A. 夏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D. 秋天
  2. “谢院撒盐飞琐琐”中“撒盐”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雪花
    • B. 雨水
    • C. 阳光
    • D. 风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中立
    • C. 乐观
    • D. 悲观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雪梅》 - 冯延巳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3.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吴潜的《喜雪二首》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描绘了雪的景象,但吴潜更侧重于雪的美和生机,而岑参则更多表达了离愁别绪。
  • 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都有独特之处,前者细腻柔和,后者则更加豪放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目痛一月未愈自和前九首 杂记五言十首 温陵太守赵右司惠诗求荔子适大风雨扫尽辄和 即事二首 六和谢其见访 岁除即事十首 挽黄德远堂长二首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 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图远算 先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戍口 包含麟的成语 泉下之客 豹头环眼 同字框的字 它年 危急关头 利齿能牙 南诏蛮 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重九鼎 幺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冷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