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20:13
〔宋代〕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出生在名宦之家,其曾祖、祖父、伯父、父亲均是当朝名儒。父亲吴柔胜乃程、朱理学的饱学之仕,治学极为严谨,为南宋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吴潜少小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作文急促而就,加之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从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宋朝时期,来自倭、高丽的海盗就已对我边防构成了严重威胁,沿江制置吴潜成为中华民族最早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横亘皖浙边境的天目山有一千秋雄关,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上演过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故事。关下地名曰云梯,唐朝诗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誉,其“山若城廓之状,风土有生化之机”,这就是一代名相吴潜的故里。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江,是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198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发挥其阻咸、蓄淡、泄洪、引灌的水利功能。吴潜担任浙东制置使时修洪水湾塘三坝,外泄江潮,内增官池蓄水,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为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修“吴公塘”、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工程。这些13世纪的水利工程,历经800年风雨,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惠泽万民,造福后人。
【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 连朝雨水淹,燕寝似穷阎。无处可就燥,何时... 详情
【 喜雨和赵右司 】 车水耕田正闵农,夜来好雨一犁通。相近可是... 详情
【 传言玉女·众绿亭前 】 众绿亭前,都是郁葱佳气。越姬吴媛,粲珠钿... 详情
【 阅城壁 】 内江外海四周围,正是绸缪户牖时。北瞰登莱... 详情
【 满江红 其十三 刘长翁右司席上 】 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便放出、一轮... 详情
【 喜迁莺 】 良辰佳节。问底事,十番九番为客。景物春妍... 详情
【 太平仙游山神祠 】 仙游杳不极,山夕景独殊。丹气发空翠,天灯... 详情
【 满江红(九日效行) 】 岁岁登高,算难得、今年美景。尽敛却、雨霾... 详情
【 望江南 】 家山好,结屋在山椒。无事琴书为伴侣,有时... 详情
【 满江红 其一 送李御带珙 】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 详情
【 满江红(和吴季永侍郎见寄) 】 乍雨还晴,正轻暖轻寒帘幕。时怅望、故人烟... 详情
【 贺新郎(和翁处静桃源洞韵) 】 拍手阑干外。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 详情
【 暗香 】 闻尧章死西湖,尝助诸丈为殡之,今又不知几... 详情
【 柳梢青(己未元夕) 】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万盏华灯,... 详情
【 行小圃偶成唐律呈直翁自昭叔夏 】 今年花信已成空,白白红红苦雨中。老境摧颓... 详情
【 贺圣朝·捷书夜半甘泉去 】 捷书夜半甘泉去。报天骄膏斧。摩空铜垒,闸... 详情
【 水调歌头·今岁月和桂 】 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一年惟此佳节,底... 详情
【 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 】 菩提只在摄心官,日观元同月观看。万种因缘... 详情
【 谒金门(和刘制几) 】 山客野。新把朝衔书写。庆想江南樗枥下。踏... 详情
【 三用出郊韵三首 】 高桥第一战功收,从此江沱岁月悠。顾我壮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