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1:22
夜来微雪晓还晴,
平望维舟嫩月生。
道是烛花总无恨,
为谁须暗为谁明。
夜里下了微微的雪,清晨时又恢复了晴朗。
在平望的水面上,我的船上刚刚升起了嫩月。
有人说烛火花总是没有怨恨,
但为何要在黑暗中存在,为谁而明亮呢?
这首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生命中光暗交替的哲思。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生活情景,与朱熹、陆游等人齐名。杨万里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动,诗作中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夜泊平望》创作于杨万里在水边夜泊的情境中,夜间微雪和晨曦的对比,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人通过微雪与晨曦的交替,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哲理。诗的开头“夜来微雪晓还晴”,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冬天的清晨图景,还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变迁。微雪象征着生命中的小忧愁,清晨的晴朗则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平望维舟嫩月生”一句则通过水面上的月光,传达了一种宁静和美好。嫩月的象征意义在于新生和希望,暗示着诗人在生活中寻找光明的一面。
最后两句“道是烛花总无恨,为谁须暗为谁明”,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探讨了生命中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烛花无怨无恨,进一步引发人对生活的思考:在黑暗中,我们为何要发光,为谁而明亮。诗人通过这样的反问,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哲理的思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强调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平望”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平静的水面
C. 一种景观
D. 一种状态
诗中的“嫩月”象征着:
A. 伤感
B. 新生和希望
C. 失落
D. 黑暗
诗人通过“为谁须暗为谁明”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黑暗的恐惧
B. 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