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

时间: 2025-07-27 16:33:35

诗句

风将烟雨入亭寒,城引山林拓眼宽。

六月登临浑觉热,朝来不敢傍危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3:35

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风将烟雨入亭寒,城引山林拓眼宽。
六月登临浑觉热,朝来不敢傍危栏。


白话文翻译:

风把烟雨吹进亭子里,寒意袭来;城旁的山林,使视野变得开阔。
六月登高时感到热,今早却不敢靠近危险的栏杆。


注释:

  • 风将烟雨入亭寒:风吹来时,烟雨随之而入,带来寒意。
  • 城引山林拓眼宽:城边的山林,开阔了视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 六月登临浑觉热:六月时登高,感觉非常热。
  • 朝来不敢傍危栏:今早因为寒冷,不敢靠近那危险的栏杆。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历史典故,但表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与人的感受,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在一次晨登多稼亭时,感受到了夏季的气候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开篇的“风将烟雨入亭寒”,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城引山林拓眼宽”传达出了开阔的视野与心境,令人感到舒畅。诗中提到的“六月登临浑觉热”,则让人联想到夏日的炎热,与清晨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自然的多变与人们的感受变化。最后一句“朝来不敢傍危栏”,则表现了诗人对当下环境的敏感与谨慎,展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尊重。整首诗在意象上交融了自然与个人感受,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将烟雨入亭寒:表达了自然环境的寒冷,暗示天气的骤变。
    2. 城引山林拓眼宽:通过山林的引导,扩展了视野,象征着心境的开阔。
    3. 六月登临浑觉热:感受到的热,反映出夏季的酷暑。
    4. 朝来不敢傍危栏:突出了诗人对安全的关注,反映出内心的谨慎。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寒与热)、拟人(风将烟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通过意象(亭、山林、栏杆)构建了丰富的自然场景,增强了视觉效果。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人的内心体验。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一个休息和观察的地方,寓意宁静与思考。
  • 烟雨:代表着自然的变化,常常与寒冷、朦胧相联想。
  • 山林:象征开阔的视野和心境,给人以放松的感觉。
  • 栏杆:代表着安全的界限,同时也暗示着危险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代表什么? A. 休息的地方
    B. 危险的地方
    C. 热闹的地方
    D. 高耸的地方

  2. “风将烟雨入亭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意境,表现自然之美。
  •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和王维的《鹿柴》都采用了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但杨万里更加强调个人的感受变化,而王维则更注重整体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鸬鹚堰 赠韦穆十八 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华岳 送孙二 辋川集。宫槐陌 辋川集。文杏馆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送熊九赴任安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都纲 人口年龄构成 屮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气流 田畯野老 叫苦不迭 掩胳埋胔 雨字头的字 抹月秕风 包含恤的词语有哪些 麻字旁的字 种草 殳字旁的字 箸长碗短 研理 包含鹏的成语 包含纷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