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35:06
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
作者:叶梦得
翻翻翠叶梧桐老。
雨后凉生早。
葛巾藜杖正关情。
莫遣繁蝉容易作秋声。
遥空不尽青天去。
一抹残霞暮。
病余无力厌跻攀。
为寄曲阑幽意到西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极目亭远望西山时的感受。他看到苍翠的梧桐树上叶子纷纷飘落,感觉到雨后带来的早凉。诗人手持葛巾和藜杖,心中充满了情感,因此希望不要让繁蝉轻易地发出秋天的声音。远处的天空一片湛蓝,渐渐地落下的夕阳留下了一抹残霞。诗人感到身体无力,无法再攀登,因此把内心的幽思寄托在西山之上。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0年-1139年),字惟道,号山樵,南宋初年著名词人、诗人。叶梦得曾任高官,性格清高,崇尚自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叶梦得的《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渗透着芬芳迷人的诗意。诗中通过对梧桐树和蝉鸣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情绪。开头的“翻翻翠叶梧桐老”引人入胜,立即带给读者一种秋意渐浓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雨后的凉意和湿润的空气使得景色更加清新,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与思考。
“葛巾藜杖正关情”一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手持藜杖的画面让人感到诗人年事已高,身体无力,情感逐渐倾向于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眷恋。诗人希望这一季节的蝉鸣不要轻易转为凋零的秋声,反映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后半部分的“遥空不尽青天去”描绘了无尽的蓝天,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远大。最终,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西山之上,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孤独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寄托,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松树
B. 梧桐
C. 柳树
诗人希望蝉鸣转变为什么声音?
A. 春声
B. 夏声
C. 秋声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
B. 西山
C. 城市
答案:1-B;2-C;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