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御製读唐书》

时间: 2025-05-02 13:19:40

诗句

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從人成庶务,求瘼济群氓。

务远能无怠,求材可倚成。

乃知虞舜德,恭己固难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40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唐书
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從人成庶务,求瘼济群氓。
务远能无怠,求材可倚成。
乃知虞舜德,恭己固难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治国理政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哲辅的延续与清明治理,表现出对元和时期政治的赞美。诗人强调了身为臣子的责任,努力解决百姓的疾苦。诗中提到的虞舜,象征着德行和自律,表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且这并非易事。

注释

  • 哲辅:指明主的贤能辅佐者。
  • 元和:唐代元和年间,指代这个时期的政治治安。
  • 庶务:指百姓的日常事务。
  • :疾病、痛苦,指百姓的疾苦。
  • 虞舜:古代贤君,象征仁政和德行,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君复,号东崖,宋代诗人,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擅长以诗抒怀,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社会对历史的反思与治理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诗人通过读唐书,思考古代贤君的治国理念,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唐朝治国理政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高度关注。诗中提到的“哲辅延清问”,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期望。诗人通过“从人成庶务”的表述,强调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接下来的“求瘼济群氓”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怀,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同情与责任。

此外,诗中提到的虞舜,既是对古代明君的赞美,也是对当代治国者的鞭策,提醒他们要有德行和自律。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思想上深邃而富有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哲辅延清问:明主的贤良辅佐者延续了清明的治国之道。
  2. 元和致治平:在元和年间,国家达到了治安平稳的状态。
  3. 從人成庶务:作为臣子,要顺应民众的事务。
  4. 求瘼济群氓:努力去解决百姓的疾苦。
  5. 务远能无怠:追求长远的目标,不能有丝毫懈怠。
  6. 求材可倚成:寻求可依赖的素材来成事。
  7. 乃知虞舜德:因此明白了虞舜的德行。
  8. 恭己固难名:自我修养是艰难而不易被人称道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 隐喻:虞舜作为理想统治者的隐喻,象征德行与理想的结合。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德治与民生的重要性,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哲辅:象征着聪明的治理者。
  • 元和:代表着一个治国有道的时期。
  • 虞舜:古代仁君,代表理想化的统治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虞舜”象征什么? A. 贪婪
    B. 德行与理想
    C. 战争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爱情
    B. 治国理政与民生
    C. 自然风光

  3. 下列哪一句强调了为民服务的责任? A. 务远能无怠
    B. 从人成庶务
    C. 求材可倚成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背景下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唐书》与杜甫的《兵车行》都关注民生与治国理政,但夏竦更侧重历史的反思与理想,而杜甫则强调战乱对百姓的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第十七回回前诗 宁府上房对联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金陵十二钗正册——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正册——史湘云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李纨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精没彩 耳字旁的字 沙朔 缶字旁的字 暴毙 分浅缘悭 天平山 儿字旁的字 一去不复返 当世才具 思义 青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善颂善祷 毛毛楞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