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12:54
作者: 夏竦 〔宋代〕
保庇孤根逄圣主,
矜修晚节顺天机。
空门自有清凉地,
不向红尘议是非。
这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保护与庇佑,渴望在圣主的庇护下安然度过晚年。诗人认为,修身养性、保持良好品德是顺应自然规律的选择。对于世俗的纷争与争论,他选择远离,认为在清静的佛门中有宁静自在的地方。
作者介绍: 夏竦(约1010-1080),字君复,号渔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歌以清新见长,常表达个人的志向与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的时期。诗人面对复杂的政局与人际关系,选择以诗歌表达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偶成》是一首体现了夏竦内心世界的简洁而深邃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否定。开篇的“保庇孤根逄圣主”,诗人以“孤根”自喻,暗示自己在世间的孤独和对圣主(理想统治者)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渴望得到庇护的心态。随后的“矜修晚节顺天机”则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德行的珍视,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天命的顺应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下联“空门自有清凉地”与“红尘议是非”的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将世俗的喧嚣与佛门的宁静相对立,表达了他对清净、自在生活的追求,暗示了对红尘纷争的无奈与逃避。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选择的思考,也深刻揭示了人性对宁静和安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的是?
A. 仁德的君主
B. 诗人本人
C. 佛教的神明
“红尘”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清净的地方
B. 世俗的纷扰
C. 自然的美好
诗人对“晚节”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珍惜
C. 抗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