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4:57
蔷薇
红房深浅翠条低,
满架清香敌麝脐。
攀折若无花底刺,
岂教桃李独成蹊。
蔷薇的红房子在阳光下显得深浅不一,翠绿的枝条低垂着,整个架子上弥漫着清香,甚至可以抵挡住麝香的气味。若是攀折它,就仿佛没有花底下的刺,那怎么能让桃花和李花独自开辟出一条路呢?
夏竦,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诗风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俗。他的作品大多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本诗创作于一个清新明媚的春日,诗人借助蔷薇的美丽和香气,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花卉文化的重视。
《蔷薇》是一首通过描绘蔷薇花的美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古诗。诗中描述的蔷薇,色彩鲜艳,枝条低垂,生机盎然,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诗人通过“攀折若无花底刺”的比喻,强调了美丽事物背后常常隐藏着痛苦和阻碍,暗示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挑战。最后一句“岂教桃李独成蹊”,则表达了对桃李花开独立之路的向往,暗示着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世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蔷薇的外在美,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美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本诗通过对蔷薇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美丽之路上应当面对困难和挑战。
蔷薇的香气与什么相比?
A. 玫瑰
B. 麝香
C. 茉莉
“攀折若无花底刺”这句诗的意思是?
A. 蔷薇没有刺
B. 美丽的事物背后有困难
C. 刺是多余的
诗中提到的“桃李”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生活的艰辛
C. 个体努力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夏竦的《蔷薇》更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具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风格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