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03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物我乖离果孰亲,
色空捏合本非真。
金狨马上惭穷相,
玉镜台中识幻人。
南北宗禅皆具眼,
东西施貌各含颦。
眉间一点元无喜,
颊上三毛岂有神。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和对真实的思考。诗人认为,物质和自我之间的分离让人难以分辨什么是真正的亲近,而色空的结合本质上也并不真实。面对金狨的丑陋和镜中虚幻的自己,诗人感到惭愧。南北宗的禅宗都具备了洞察事物本质的眼光,而东西方的外在表现各自都有其苦恼。最后,诗人感叹眉间的愁苦并没有真正的快乐,而颊上的皱纹更不具灵气。
刘克庄,字季真,号阮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及抒情诗。刘克庄的诗风雄浑,富有哲理,善于在自然景物中融入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是在与薛明府的交流中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哲理思考。通过对比与内省,诗人探讨了人与物、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刘克庄的《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开篇“物我乖离果孰亲”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对自我存在的思考,诗人在这里质疑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现实的困惑。诗中“色空捏合本非真”强调了外在形象的虚假,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深刻怀疑。
接下来的“金狨马上惭穷相”,通过金狨这一意象,揭示了丑陋与真实之间的反差,使人思考外表与内在的关系。接着“玉镜台中识幻人”则暗示了自我认知的困惑,镜子中的幻影使人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可能被虚幻所掩盖。
“南北宗禅皆具眼,东西施貌各含颦”则反映了诗人对不同文化和哲学的理解,强调了内在意识的重要性。最后两句“眉间一点元无喜,颊上三毛岂有神”通过对面部的细致描写,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空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质疑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通过对物我关系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寻。
诗中“金狨”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真实
C. 丑陋
D. 快乐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C. 爱情
D. 社会问题
“玉镜台中识幻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信
B. 懷疑自我
C. 快乐
D. 忧伤
答案:1. C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