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6:10
老少
刘克庄
上树千回时已过,
绕枝三匝老安归。
向来误立红云料,
逃入青山计未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树上攀爬了千次,时光已经过去,最终仍旧在树枝上盘旋,无法归去。往昔的遗憾,是因为错误地站在红云之下,而现在选择逃入青山,或许并不是坏的选择。
诗中提到的“红云”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青山”则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安逸。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常见于宋代文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反思。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若愚,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复杂的情感。其作品中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经历与内心的挣扎,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以及对自然归宿的向往。
这首诗以“上树”和“青山”两种意象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空间。开头的“上树千回”,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追求,似乎在寻找生活的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意识到这种追求的无奈,树木的缠绕象征着人生的迷失和困惑。
接下来的“老安归”,则深刻地反映了对归宿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会发生变化,曾经的理想和目标可能不再适用。相较于“红云”的美好幻想,“青山”则代表了质朴与真实,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安宁。
最后,诗人总结道“逃入青山计未非”,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归属感。这种对自然的向往,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追求、迷失与归宿,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平静的渴望。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上树千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向来误立红云料”中“红云”象征什么?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