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7:37
和题藤架
独孤及 〔唐代〕
䔿䔿叶成幄,璀璀花落架。
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
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
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藤叶茂密如幔,花儿璀璨落架。
花前离愁无尽,愁苦至无日夜。
人去藤花千里,花儿无主为谁香?
相思纷乱怎能尽,春日悠长如线长。
本诗中的“藤花”意象,常见于古代文人笔下,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美好。藤架常用于庭院中,代表着宁静的生活,但在此却蕴含着离别与相思的情感。诗中提到的“春日迢迢”,也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思念的绵延。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风格多以清新、细腻著称,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因离别而生愁苦之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离人的思念。
《和题藤架》以藤架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春日美丽的场景,然而在这美丽的表象下,蕴含着深深的离愁与相思。开头的“䔿䔿叶成幄,璀璀花落架”描绘了藤架上繁茂的叶子与盛开的花朵,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接下来的“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则转折为诗人的内心苦闷,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不安与愁苦。
接下来的“人去藤花千里强”,更是将离别的痛苦推向极致,千里之外的藤花似乎在无主的状态下显得更加孤独。最后一句“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将相思的苦恼与春日的悠长结合,形成鲜明对比,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纠葛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与对爱情的执念,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以藤架为象征,表达了离别后的深深思念与无尽愁苦,反映了人对爱情的执着与生命中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䔿䔿叶成幄”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千里强”意指什么?
诗人通过“春日迢迢如线长”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