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1:09
题思禅寺上方
作者:独孤及 〔唐代〕
溪口闻法鼓,停桡登翠屏。
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
郁律众山抱,空濛花雨零。
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
眇眇於越路,茫茫春草青。
远山喷百谷,缭绕驰东溟。
目极道何在,境照心亦冥。
騞然诸根空,破结如破瓶。
下视三界狭,但闻五浊腥。
山中有良药,吾欲隳天形。
在溪边听见法鼓声,停下小船登上翠绿的山屏。
攀登云端来到金色的境界,双手合十打开禅门。
郁郁葱葱的群山环抱,空蒙中花雨轻轻飘落。
老僧指着香楼说,那是“不死之庭”。
望着越路远远延伸,春草茫茫一片青翠。
远处的山喷涌着百谷,环绕着奔腾的东海。
眼睛所及之处,真理何在?心境也如同黑暗。
一切根本都变得空无,像是破瓶子一般。
俯视这三界显得狭隘,只听见五浊的腥气。
山中有良药,我想要破除天地的形态。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宗教哲理为主,具有浓厚的禅宗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以游历禅寺为背景,表达对禅宗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内心修行与自然美的追求。
《题思禅寺上方》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佛教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禅宗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溪口闻法鼓”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仿佛听到法鼓声的瞬间,便被带入了一个超然的境界。接着“停桡登翠屏”,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攀爬至“金界”,双手合十,象征着对佛法的敬仰与执着。此时诗人不仅在描述外部的景观,更在探讨内心的境界,形成了“境照心亦冥”的深邃意境。最后,诗人意识到世间的纷扰与浊气,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愿望,表达了对“良药”的向往,希望能破除世俗的束缚,达成内心的解脱。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与宗教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例如“合掌开禅扃”与“老僧指香楼”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意象的鲜明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佛教哲学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与思索,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法鼓”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金界”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独孤及的《题思禅寺上方》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和内心的追求,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而独孤及则更偏向于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