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7:10
江寺禅僧似悟禅,
坏衣芒履住茅轩。
懒求施主修真像,
翻说经文是妄言。
出浦钓船惊宿雁,
伐岩樵斧迸寒猿。
行人莫问师宗旨,
眼不浮华耳不喧。
在江边的寺庙里,禅僧似乎理解了禅理,
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脚踏草鞋,住在茅草小屋里。
他懒得向施主求取修行的形象,
反而说那些经文不过是虚妄之言。
出海口的钓船惊起栖息的雁,
伐木的斧声惊动了寒猿的叫声。
行人不要询问师父的教义,
让眼睛不被浮华的事物所迷惑,耳朵不受喧闹的声响所干扰。
杜荀鹤(约835年-约902年),唐代诗人,字君华,号白华,曾任职于朝廷,后来因政治原因隐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题江寺禅和》写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浮华生活的反思。在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回归自然,探寻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以江边寺庙的禅僧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禅宗画面。诗人通过对禅僧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世俗浮华的鄙弃和对内心修行的向往。开篇便以“江寺禅僧似悟禅”引入,表明了禅僧的智慧与安静,接着细致描绘了禅僧的朴素生活,破衣草履与茅轩相映成趣,反映出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随后,诗人通过“懒求施主修真像”的句子,传达了对外在修行形式的无所谓,强调内心的真实理解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对经文的“妄言”之说,表明了对传统教义的质疑,显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接下来,诗人以自然景象作结,描绘出钓船、宿雁、伐木与寒猿,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也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最后,“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更是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拒绝外界的浮华与喧嚣。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及对自然的深情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对浮华的拒绝和对内在修行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比形式的修行更为重要,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坏衣芒履”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