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三日直内阁杨少保延话率口呈此》

时间: 2025-05-10 08:58:07

诗句

翠玉楼台映碧虚,上皇曾此驻鸾舆。

当时官从皆能事,只说相如有谏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8:07

原文展示:

翠玉楼台映碧虚,上皇曾此驻鸾舆。当时官从皆能事,只说相如有谏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玉楼台在碧空下的美丽景象,昔日的皇上曾在这里乘坐华丽的鸾舆停留下来。当时的官员们都能很好地处理政务,只是提到相如的谏书。

注释:

  • 翠玉楼台:用翠玉雕刻的楼台,形容其华美,象征着高贵。
  • 映碧虚: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之下,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视觉感受。
  • 上皇:指的是曾经的皇帝,强调历史的回顾。
  • 驻鸾舆:鸾舆是一种华丽的车子,通常用来形容皇帝的车辆。
  • 官从:指当时的官员们,强调他们的能力。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章家与政治家,以能言善辩著称。
  • 谏书:劝谏的书信,表示忠臣对君主的忠诚与责任。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汉代名士,以其才情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他的谏书常被后人称颂,象征着忠臣的直言劝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昌,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为主。他的诗风凝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政治变动之时,诗人通过回忆历史上的忠臣相如,表达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思考和对忠臣直言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忠臣直言的推崇。开头的“翠玉楼台映碧虚”不仅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更营造了诗歌的气氛,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历史瞬间。接着,诗人提到“上皇曾此驻鸾舆”,通过对皇帝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

而“当时官从皆能事”,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官员能力的肯定,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政治清明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相如的“谏书”,则显现出诗人对忠臣直言的推崇,强调了言论的重要性。这种对比不仅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刻,也引人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玉楼台映碧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暗示着辉煌的历史与自然的和谐美。
  • 上皇曾此驻鸾舆: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历史感,体现了对皇权的尊重。
  • 当时官从皆能事:表现出对过去政治清明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期许。
  • 只说相如有谏书:强调忠臣的责任,展现出诗人对直言劝谏的赞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翠玉楼台”和“碧虚”,形成整齐的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 隐喻:将历史与现实通过相如的谏书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忠诚的深思。

意象分析:

  • 翠玉:象征高贵与美丽,代表着理想的社会状态。
  • 鸾舆:代表皇权,强调历史的重大意义。
  • 相如的谏书:象征着忠诚与责任感,强调言论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玉楼台”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权力
    • C. 忠诚
    • D. 自然
    • 答案:A
  2. “上皇曾此驻鸾舆”中的“上皇”指代什么?

    • A. 现任皇帝
    • B. 过去的皇帝
    • C. 未来的皇帝
    • D. 幻想中的皇帝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八月三日直内阁杨少保延话率口呈此》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注重历史与政治的思考,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城梅花引 江城梅花引 月夜过友人寓斋,听邻姬度曲 江城梅花引 日内瓦Geneve湖畔樱花如海,赋此以状其盛 江城梅花引 为飞伯赋青梅 江城梅花引 题陈朽墨戏 江城梅花引 蜡梅 江城梅花引 陆壹天、钱索 二老相会,皆有 江城梅花引 己卯除夕 江城梅花引 九日杏梅同开,汪国才折以请赋 江城梅花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顺结尾的成语 过头杖 谳笔 措置 门字框的字 警钟 空谷传声 如饮醍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渴而穿井 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鸡骨支床 竹字头的字 释聃 宝盖头的字 金声玉服 包含几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