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夏选部齐宿韵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7-29 14:20:42

诗句

清斋孤悄坐更阑,灯下凉风鬓影寒。

建业曾劳三尺剑,求仙何用七星坛。

月明楼影翔丹凤,云烂箫声叫紫鸾。

岁宴江空身万里,有才不信济时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4:20:42

原文展示:

清斋孤悄坐更阑,灯下凉风鬓影寒。
建业曾劳三尺剑,求仙何用七星坛。
月明楼影翔丹凤,云烂箫声叫紫鸾。
岁宴江空身万里,有才不信济时难。

白话文翻译:

在清静的书斋中,我孤独地坐到更深的夜晚,
灯下凉风吹动我的鬓发,感到一丝寒意。
曾在建业时,曾为国家操劳挥剑三尺,
而如今求仙问道,何必再去七星坛呢?
明月照耀下,楼影中飞翔着丹凤,
云彩中传来悠扬的箫声,呼唤着紫鸾。
虽然岁月流逝,我的身心却已远在万里之外,
有才华的人却不相信能在时局中有所作为。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斋:指清静的书房。
  • 孤悄:孤独而静谧。
  • 更阑:深夜。
  • 鬓影寒:鬓发在风中显得寒冷。
  • 建业:指历史上的建业(今南京),这里指作者曾经为国效力的地方。
  • 三尺剑:象征武器与忠诚,代表曾经的奋斗。
  • 七星坛:古代道教祭坛,求仙之地。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丹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紫鸾:传说中的鸟,常与神仙、仙乐有关。
  • 岁宴:指岁月的聚会,或指年终盛宴。
  • 江空:江面空旷,象征孤独。
  • 济时:指能够帮助时局,成就事业。

典故解析:

  • 建业:历史上东吴的都城,历史上曾有许多英雄豪杰在此地奋斗。
  • 七星坛:道教祭坛,象征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丹凤与紫鸾: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昌,明代诗人,少有声名,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怀和社会思考,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恰逢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对才华与时局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刻的内心独白与对人生的思考。开头描绘夜深人静的书斋,营造出孤寂的氛围,灯下的凉风与寒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情绪。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建业时的奋斗,三尺剑代表着他曾经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忠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求仙问道的思考逐渐浮现,说明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月明下的丹凤与紫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诗人却感到岁月已逝,自己的才华难以施展,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令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一个有才之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斋孤悄坐更阑:描绘夜深人静,诗人独自思考的情景。
  • 灯下凉风鬓影寒:营造出一种寒冷的孤独感,暗示诗人的心境。
  • 建业曾劳三尺剑:回忆从前的奋斗,三尺剑象征忠诚与勇气。
  • 求仙何用七星坛:表达对追求长生不老的反思,质疑其必要性。
  • 月明楼影翔丹凤:描绘美丽的意境,象征着理想与渴望。
  • 云烂箫声叫紫鸾:箫声悠扬,象征着美好而不易追求的理想。
  • 岁宴江空身万里:岁月的流逝与孤独感,身心已远。
  • 有才不信济时难:反映对现实的不满,才华难以施展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三尺剑”比喻诗人的奋斗与忠诚。
  • 对仗:如“月明楼影”和“云烂箫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箫声叫紫鸾”,使意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奋斗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反映了个人价值与时代环境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斋: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三尺剑:象征过去的拼搏与忠诚。
  • 丹凤、紫鸾:象征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 月明: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斋孤悄坐更阑”中的“更阑”指的是哪个时间? A. 早晨
    B. 中午
    C. 深夜
    D. 黄昏

  2. “建业曾劳三尺剑”中的“建业”指的是? A. 一种武器
    B. 一座城市
    C. 一种理想
    D. 一位历史人物

  3. 诗中提到的“七星坛”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的追求
    C. 家庭
    D. 努力工作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刘昌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刘昌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鸡王乐道 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 自嘲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八月十五夜陪遛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次韵和冲卿中秋胧月 吹箫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 送酒与范尧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回五次 牵筋缩脉 五晖 牛字旁的字 最终 重裀列鼎 鳥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顾大局,识大体 鹵字旁的字 诗客 文房四物 松亭 忘结尾的成语 包含孝的成语 肥结尾的成语 疋字旁的字 赵元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