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3:08
湖堤晚行
俞灏〔宋代〕
暝色才从草色生,
管弦罗绮尽归城。
不应闲却孤山路,
我自扶藜月下行。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草色渐渐变暗,乐声和华丽的服饰都已回到城中。我不应该放弃孤山的路,我独自一人扶着拐杖,在月光下漫步而行。
“孤山”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孤独与宁静。古代文人常常用孤山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与向往。此外,夜晚月下行走的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俞灏,宋代诗人,字子昂,主要活动于南宋时期。他以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心灵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黄昏时分,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散步中产生的灵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湖堤晚行》是俞灏在黄昏时分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暮色渐浓、乐声渐远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首句“暝色才从草色生”,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黄昏时分大自然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随着乐声的消逝,繁华的市井生活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的思考与行走。
第二联“管弦罗绮尽归城”,则是对昔日热闹场景的回忆,表明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淡然与超脱。诗人选择在此时独自前行,显示出他内心的坚决与宁静。
最后两句“不应闲却孤山路,我自扶藜月下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旅程的执着,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融洽关系。即使在孤独的路途中,诗人仍然自得其乐,仿佛在与月光对话,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清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了读者对人生哲理的共鸣。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喧嚣生活的超脱,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独立思考的情感基调。
诗中“管弦罗绮”主要指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乐器和华丽的衣服
C. 孤独的旅程
D. 夜晚的星空
“我自扶藜月下行”中“扶藜”指的是什么?
A. 拐杖
B. 树木
C. 花草
D. 水边
诗人对孤山的态度是?
A. 惧怕
B. 忽略
C. 热爱与追求
D. 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