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7
守黑元知分,能言亦任真。
人知不可食,我得自全身。
牛背烟村画,乌群野水春。
从教鹦鹉贵,笼终媚宫嫔。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活态度与自我认知。诗人认为,虽然鹜鹆是黑色的,不为人所喜,但它知晓自己的分寸,能说话却也不失真性。人们都知道这种鸟不能吃,但它却能保全自己的身体。描绘出牛背上的烟雾缭绕的村庄,乌鸦在野水旁欢快地嬉戏。即使鹦鹉被视为高贵的鸟类,它在笼中的娇媚也终究无法媚惑于宫廷中的嫔妃。
作者介绍:俞灏,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与动物,作品常带有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社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动物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这首《鸜鹆》通过对一种鸟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鹜鹆虽被社会低估,然而它却能够自我认识和保持真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社会对某些事物的偏见。诗人通过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丽,牛背上的烟村,乌群在水边的嬉戏,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画面,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简单与真实。然而,鹦鹉的贵重与笼中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即使是高贵的生物,也难逃被束缚的命运。这种对比引发了对自由与价值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牛背烟村画”)、对比(鹦鹉与鹜鹆)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我认知与自由的思考,鼓励人们珍视自身的真实与价值。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
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包括:
诗人对鹜鹆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俞灏的《鸜鹆》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与鸟类,但俞灏更关注自我价值的表达,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