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边竹枝词(七首)》

时间: 2025-05-07 07:20:26

诗句

游鲤客山高刺云,天门山小旧称君。

插江鹅鼻移沙脉,愁杀浪撞黄歇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26

原文展示:

《江边竹枝词(七首)》
作者: 王逢

游鲤客山高刺云,
天门山小旧称君。
插江鹅鼻移沙脉,
愁杀浪撞黄歇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游鲤客山的壮丽景色,山高入云,天门山则显得小巧玲珑。诗人将江水的形状比作鹅的鼻子,随着沙脉的变化而移动,心中充满了对浪潮拍打黄歇坟的忧愁。

注释:

  • 游鲤客山:指的是一座名为鲤客的山,形象地表现出高峻的山势。
  • 天门山:在此指的是一座小山,名字可能与天门有关,寓意其出众的特质。
  • 插江鹅鼻:将江水比作鹅的鼻子,形象生动。
  • 愁杀:表示极度忧愁,形容心情沉重。
  • 浪撞黄歇坟:浪潮拍打着黄歇的墓地,暗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逝去生命的惋惜。

典故解析:

“黄歇”可能暗指历史人物黄歇(即黄石公),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隐士和哲理有关,诗中提到他的坟墓,可能暗示对历史和人事的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逢,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歌创作中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情感著称,作品形式多样,语言洗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复兴之时,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借此表达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江边竹枝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对山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雄伟与渺小的对比,游鲤客山的高耸入云,令天门山显得小巧而低矮,暗示了自然界的壮阔与人类的渺小。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江水的描绘,诗人以“插江鹅鼻”形象地表达了江水的流动与变化,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一句通过“浪撞黄歇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在形式上,诗句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令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鲤客山高刺云:描绘了鲤客山的高大,仿佛要刺破云霄,体现了自然的巍峨。
  2. 天门山小旧称君:天门山虽小,却有其独特的魅力,体现出对小山的赞美。
  3. 插江鹅鼻移沙脉:将江水比作鹅的鼻子,形象生动,表达了江水流动的灵动感。
  4. 愁杀浪撞黄歇坟:通过对浪潮拍打坟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鹅鼻”比喻江水,增添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鲤客山:象征壮观的自然。
  • 天门山:代表小巧而美丽的风景。
  • 江水:流动与变化,象征生命的流逝。
  • 黄歇坟:历史的沉淀与对逝去生命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鲤客山高刺云”中的“刺”字意为: A. 刺痛
    B. 刺破
    C. 刺杀

  2. 诗中提到的“天门山”意在强调: A. 高大
    B. 小巧
    C. 秀丽

  3. “浪撞黄歇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C. 对当前生活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达思乡情怀。
  • 《春江花月夜》:使用了更多的自然意象,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逢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孟子·圣人人伦之至 毛诗·小星 咏史 其五 光武 论语·闻政章四首 孟子·仁熟 咏史上·项羽 孟子·践形 咏史上·豫让四首 孟子·仁者无敌 贺叔父为犹子成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光芒四射 嫣然含笑 将在谋不在勇 喜溢眉宇 匕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翚甍 包含嗒的词语有哪些 单赤 捧檄色喜 包含捉的成语 陋室空堂 枫陛 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逊政 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