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静观堂闲咏六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7:23:40

诗句

一榻萧疏绝点尘,喜无拘束任吾真。

瓶花漾影皆良友,明月穿窗亦比邻。

落拓生涯忘老壮,清幽池馆得闲身。

寰中自有逃名处,不必桃源始避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40

原文展示:

一榻萧疏绝点尘,喜无拘束任吾真。
瓶花漾影皆良友,明月穿窗亦比邻。
落拓生涯忘老壮,清幽池馆得闲身。
寰中自有逃名处,不必桃源始避秦。

白话文翻译:

一张床上空荡荡,连一点尘埃都没有,
我快乐地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
瓶中的花影摇曳,都是我的好朋友,
明月透过窗子照进来,也像是我的邻居。
在这落魄的生活中,我忘却了年老和壮年,
在这清幽的池馆中,我得到了闲适的身心。
这个世界中,自有可以逃避名利的地方,
不必像桃花源那样开始躲避秦朝的追捕。

注释:

  • :指床。
  • 萧疏:形容空旷、冷清。
  • 点尘:形容尘埃,表示无物或清净。
  • 良友:好朋友,这里指瓶中的花。
  • 明月穿窗:指明月透过窗户。
  • 落拓:意指生活潦倒、散漫无所事事。
  • 池馆:指幽静的池塘和房舍。
  • 寰中:整个世界。
  • 逃名处:逃避名声的地方,暗指一种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象征着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秦”则指历史上秦朝的压迫与动荡,诗人用以反衬现实生活的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之煇,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诗人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倪之煇的《静观堂闲咏六首 其二》通过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整首诗以“无拘束”作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一榻萧疏绝点尘”即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衬托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接下来的“瓶花漾影皆良友,明月穿窗亦比邻”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诗人的孤独感与自然的亲近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清幽的环境让诗人忘却世俗的烦扰,找到内心的宁静。

“落拓生涯忘老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尽管生活落魄,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清醒与宁静。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自有一处可以逃避名利的所在,而不必追求那理想中的桃花源。

整首诗意境优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榻萧疏绝点尘:描绘了一个空旷、清净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宁静。
  2. 喜无拘束任吾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悦与向往。
  3. 瓶花漾影皆良友:花影如友,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与心灵的慰藉。
  4. 明月穿窗亦比邻:明月如邻居,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简单与自然。
  5. 落拓生涯忘老壮:在落魄的生活中,诗人忘却了对时间和年龄的焦虑。
  6. 清幽池馆得闲身:在幽静的环境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7. 寰中自有逃名处:世界上有可以逃避名利的地方,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不必桃源始避秦:不需追求桃花源那样的理想,只需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瓶中的花比作良友,增强了自然与情感的联系。
  • 拟人:明月被拟人化为邻居,营造出亲近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萧疏绝点尘”和“清幽池馆得闲身”。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了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我真实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 :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友好关系。
  • :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陪伴。
  • 池馆:象征着幽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拘束任吾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他人的依赖

  2. “明月穿窗”中的明月被比作什么? a) 朋友
    b) 邻居
    c) 家人

  3.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着什么? a) 物质富裕的生活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c) 忙碌的城市生活

答案:

  1.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b) 邻居
  3.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vs 倪之煇
    • 相似点:两者均追求隐逸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不同点:陶渊明的桃花源是理想化的避世之地,而倪之煇则强调在现实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示全真元常(元常,赵氏生) 京师叛乱寄诸弟 开元观怀旧寄李二、韩二、裴四兼呈崔郎中、严家令 寄畅当(闻以子弟被召从军) 沣上西斋寄诸友(七月中善福之西斋作) 西郊燕集 雨夜感怀 石鼓歌 子规啼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寺在武功,曾居此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罹咎 不差毫厘 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恩重如山 昼慨宵悲 椎移 增长主 无字旁的字 沦寂 包含赆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空腹高心 怜矜 飞字旁的字 遁光不耀 方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