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思王逢原三首》

时间: 2025-07-29 07:29:10

诗句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巵。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29:10

原文展示:

《思王逢原三首》

蓬蒿今日想纷披,
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
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
湓水东来入酒巵。
陈迹可怜随手尽,
欲欢无复似当时。


白话文翻译:

今天的蓬蒿杂草让我想起往昔,
秋风又一次吹拂着坟冢。
那位才华横溢的人在世上并未受到重视,
只有旧友懂得他那微妙的言辞。
庐山的风景已不再如当初,
湓水东流入酒杯中。
往日的痕迹令人心疼随手已尽,
想要欢庆却再也无法像当时那样。


注释:

  • 蓬蒿:指长满杂草的地方,象征荒凉。
  • 纷披: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妙质:指人的才华与品德。
  • 微言:指细微而深刻的言辞。
  • 庐山:地名,指庐山的美景。
  • 湓水:指湓江,流入酒杯中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陈迹:指旧日的痕迹或记忆。
  • 欲欢无复:想要欢庆却无法再现。

典故解析:

  • 庐山:庐山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表示高洁的志向和美好的风景,诗人以此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微言:古代文人常有传达隐晦深意的习惯,强调真正的理解往往只被知己所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变法”著称,主张改革,强调经济与文化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对社会不公与个人理想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三首》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首句的“蓬蒿今日想纷披”便引入了一种苍凉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荒凉。接下来的“冢上秋风又一吹”,则通过秋风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怀旧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友人的离去与自身的孤独。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一句,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未被重视的友人的惋惜,指出真正懂得他的人只有旧友,这种情感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悲凉。

后面两句,庐山与湓水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美的描绘,又暗示着个人经历的变化与不可逆转的时光流逝。最后的“欲欢无复似当时”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怀念,传达出一种对幸福无法再现的深切叹息。

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友谊、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蓬蒿今日想纷披:今天看到杂草丛生的景象,想起了往日的事情。
  2. 冢上秋风又一吹:坟冢上秋风再次吹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唤起。
  3. 妙质不为平世得:才华横溢的人在平常的世道中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
  4. 微言唯有故人知:只有旧友才能理解他那微妙而深刻的言辞。
  5. 庐山南堕当书案:提到庐山,可能暗示着曾经的美好与理想的失落。
  6. 湓水东来入酒巵:湓水流向酒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7. 陈迹可怜随手尽:往日的痕迹令人心痛,随手便消逝,难以再寻。
  8. 欲欢无复似当时:想要欢庆,却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蓬蒿”与“秋风”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对仗:如“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形成对称的美感。
  • 象征:庐山与湓水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人生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蒿:象征荒凉、孤独,暗示人生的无常。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庐山: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湓水:象征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 酒巵:象征生活中的欢庆与欢乐,但又暗含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妙质”指的是: A. 美丽的外表
    B. 高尚的品德与才华
    C. 细腻的情感

  2. “欲欢无复似当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C. 对现实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庐山”象征: A. 失落的理想
    B. 美好的回忆
    C. 现实的无常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沉重与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王安石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夜四时歌 其三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四 夏歌之二 子夜歌 其五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五 子夜夏歌二首 子夜歌 其三 子夜歌 其三 子夜春歌 其二 子夜夏歌 其二 子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靑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藩篆 真审 河鱼之疾 丶字旁的字 夏鼎商彝 装疯卖傻 山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包含哉的词语有哪些 谋虚逐妄 千斤犍 荐贤不荐愚 柲邱 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