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苍携和》

时间: 2025-05-01 15:09:14

诗句

胡岭三年自窜流,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14

原文展示

胡岭三年自窜流,
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
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
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
问里人曾到此不。

白话文翻译

我在胡岭流亡了三年,
如今归来却难以慰藉这浮华的生活。
因为当今世上没有能与我比肩的士人,
并不是因为我是江东的第一州。
在悬空的床上坐着,眼前的景象难以入眼,
在罗门外徘徊,很少回头望去。
不曾想袖中诗稿竟恰好遇见高轩,
于是问那里的行人,曾经到过这里吗?

注释

  • 胡岭:指代作者流亡的地方,象征着离散和孤独。
  • 自窜流:自我流亡,表示诗人因某种原因被迫离开故乡。
  • 归来:回到故乡或熟悉之地,带有对过去的追忆和情感。
  • 政缘:政治上的缘分或关系,指的是诗人与当时政治状况的联系。
  • 悬榻:高悬的床,表示诗人的居所不安宁。
  • 设罗门:比喻设置门槛,象征着诗人在生活中的隔离与无奈。
  • 袖诗:指的是随身携带的诗作,表现诗人的创作热情与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风格偏向于感慨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流亡后归来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与浮华的感悟,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归来的复杂心情。开头的“胡岭三年自窜流”直接点明了诗人经历的艰辛与孤独,三年的流亡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对身世与理想的反省。接着,诗人以“归来差慰此生浮”表达了归来后的失落感,似乎即使回到故乡,内心的空虚与不安依然存在。

“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则揭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对自身价值的思考。这里,诗人并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渴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以此表达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诗中通过“悬榻坐中难入眼”与“设罗门外少回头”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内心的矛盾:身处高位却难以找到内心的安宁,外界的繁华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联“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则表现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政治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岭三年自窜流:表达作者被迫流亡的历史背景,三年时间的沉淀使他更加思考人生。
  • 归来差慰此生浮:回归故乡,却发现生活依然浮华,难以得到内心的安慰。
  • 政缘天下无双士:强调自己在政治上无与伦比,反映出一种孤独与被遗弃的感觉。
  • 非为江东第一州: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江东的骄傲,而是对理想的追求。
  • 悬榻坐中难入眼:即使身处高位,眼前的景象也让人感到厌倦。
  • 设罗门外少回头:在外界的繁华中,诗人选择不回头,展现对过去的放下。
  • 袖诗不意高轩过:未曾想在此偶遇,诗人内心的艺术追求与生活的尴尬形成对比。
  • 问里人曾到此不:对曾经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归来差慰”与“政缘天下”,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浮华,表达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 反问:通过对话形式,增添了诗的哲理性与思考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三年流亡后的归来心态,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寄托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

意象分析

  • 胡岭:象征流亡与孤独,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
  • 悬榻:高处的生活状况,却带来内心的空虚。
  • 袖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胡岭三年自窜流"中的"胡岭"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诗人流亡的地方
    • C. 一个虚构的地方
  2. 诗中提到的"政缘天下无双士"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 A. 自己的政治地位
    • B. 对政治局势的不满
    • C. 对士人的崇敬
  3.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问“问里人曾到此不”,这表明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渴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感受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曾几 vs 李白:曾几的作品多反映个人命运与政治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美。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罗摄官 陪宋侯赵粹过仓部弟家园宾主有诗次韵二首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溪庵放言十首 方岩尹主课渔溪 虎暴二首 示宝上人 寄左次魏二首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哭章泉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福寿无疆 工字旁的字 鱼鲔 皿字底的字 纷纷扬扬 僛僛 气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声价百倍 伶伶仃仃 视眺 一品红 包含害的成语 广开贤路 视有如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