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7:00
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沟壑余生千里转,沙场战骨几人埋。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
仿佛能够打开九重天的大门,又似能挽回大地的波澜。历经沟壑,余生辗转千里,战场上多少战士的遗骨被埋葬。风高时,坚韧的草仍在摇曳,岁月将晚,高大的松树需要保护和培育。在苍茫的怀旧中独自站立,眼前有多少杰出的人才。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晚清时期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宏大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李鸿章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九天阊阖叫能开”和“大地波澜挽得回”表达了作者对改变国家命运的强烈愿望和信心。“沟壑余生千里转”和“沙场战骨几人埋”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后两句“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则象征着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最后两句“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则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和对未来人才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九天阊阖叫能开”比喻了什么? A. 极高的权力或地位 B. 世事的巨大变动 C. 历经艰险,幸存下来的生命 D. 战死沙场的士兵
“风高劲草犹披拂”中的“劲草”比喻了什么? A. 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 B. 年岁已高但依然坚强的人或事物 C. 对过去事物的深沉怀念 D. 出类拔萃的人才
诗的最后一句“眼中多少出群材”表达了什么? A. 极高的权力或地位 B. 世事的巨大变动 C. 对未来人才的期待 D. 战死沙场的士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