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48
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
作者: 林逋 〔宋代〕
斵石自何许,枕之怀赤城。
空庐复蕙帐,旦暮白云生。
这块石头来自何处呢?我用它做枕头,心中怀念着赤城。
空荡荡的茅屋,依然是蕙草编成的帐篷,晨昏之间,白云不断升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林逋,字君复,号逸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林逋的隐居生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石枕和茅屋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恬淡、孤寂的心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林逋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斵石自何许”引入了主题,诗人用石头做枕,象征着他在寂静的环境中思考与回忆。通过对石头的提问,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过去的追忆。
“枕之怀赤城”进一步揭示了他内心的情感,赤城或许是他所思念的朋友或故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空庐复蕙帐”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简朴而又清雅,蕙帐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旦暮白云生”则将诗意提升到自然的层面,晨昏时分的白云仿佛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反映出诗人的淡泊与超然。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内心情感的细腻,通过自然意象和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斵石自何许”中的“斵”字意为:
A. 切割
B. 清洗
C. 砸碎
D. 贴合
“空庐复蕙帐”中“庐”指的是:
A. 大厦
B. 茅屋
C. 亭阁
D. 花园
“白云生”可以理解为:
A. 旅行
B. 时间流逝
C. 心情愉悦
D. 自然灾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林逋与王维的诗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王维的《鹿柴》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思念,但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而林逋则更突出内心的孤寂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