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36:50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这首诗表达了人和众生的寿命,不必在意彼此的高低之分。法身的存在可以照见所有,彼此之间没有真实的分隔。每一个念头的存在都是同一体的分裂与聚合。你所看到的,从来不是真实的存在;你所听到的,也未必是绝对的非。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常常是无知的,生与死又能有什么障碍呢?
作者介绍:张伯端,宋代诗人,擅长道教与佛教哲理的诗歌,作品多探讨人生、宇宙与哲学问题,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伯端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动荡与个人精神的追求相交织,反映了对生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存在的本质,强调了个体与众生之间的无我观念。在对生命的理解上,诗人认为寿命的长短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诗中提到的“法身通照”,体现了佛教的无我思想,揭示了存在的真相。诗的后半部分提出了对生与死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轮回的超然态度,暗示了生死不过是表象,内心的宁静才是追求的目标。全诗充满哲理,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和人我之间的关系,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心灵的觉悟比世俗的比较更为重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法身”指的是什么?
诗中“生死谁能碍你”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