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4:02
夜闻雨用诚斋新凉韵
作者: 方岳 〔宋代〕
岁事不可常,吾生复余几。
立秋五十日,殊未凉风至。
山田欲生烟,旱气亦可已。
摵摵声入桐,中夜揽衣起。
未议填饥肠,且与洗渴髓。
霡霂倘优渥,安用雷电驶。
相传水日宫,法施政如此。
焦枯宽一分,热恼清十倍。
稽首不昧香,我意则佛意。
问雨从何来,君其无罪岁。
时光总是变化无常,我的生命又能有几多呢?立秋已过五十天,凉风却依然未至。山田中即将升起烟雾,旱气也已消散。雨声轻轻传入桐树,中夜我披衣起身。尚未考虑如何填饱肚子,先要解渴洗髓。若能有雨水滋润,又何需雷电的驱赶呢?相传水日宫的法则如此施行,焦枯的土地宽松一点,炎热的烦恼却要清除十倍。恭敬地不忘香火,我的心意与佛的心意相通。问雨从何而来,你可不要怪罪这无辜的年份。
方岳,宋代诗人,字德华,号诚斋,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及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淡雅,情感真挚,常带有哲理思考。
此诗作于立秋时节,正值干旱之际,诗人通过夜间听雨的情景,表达对时令变化的感慨与对自然降雨的渴望。诗中流露出对生活不易的思考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展现了方岳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岁事不可常”道出人生的无常,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着,他描绘了立秋时节的干旱景象,表现了对凉爽秋风的渴望,而“山田欲生烟”则形象地展示了干旱的土地和即将来临的雨水。
诗中“摵摵声入桐”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夜晚细雨声的轻柔和宁静。中夜起身揽衣,虽未考虑填饱肚子,却先行解渴,透露出诗人对生存的思考和对生命本质的关注。对雨水的渴望与对雷电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人对自然的无力感。
最后,诗人以“问雨从何来”结束,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探询,也是对命运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凉爽雨水的渴望,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尊重,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矛盾。
诗中提到“立秋五十日”,是指哪个季节的开始?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霡霂倘优渥”中的“霡霂”指的是什么?
A. 雷电
B. 雪
C. 细雨
诗人通过夜雨的描写,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食物
B. 雨水
C. 冷风
可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方面的不同视角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