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2:35
欢坐玉殿。会诸贵客。
侍者行觞。主人离席。
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鞞铎。
不醉无归来。明灯以继夕。
在华美的殿堂中欢聚,迎接众多的贵客。
侍者端着酒杯,主人却先行离席。
我回头望向东西两侧,乐声和钟声交织响起。
不醉不归,明亮的灯火伴随夜色延续。
诗中提到的“丝竹”与“鞞铎”是古代乐器的代表,常用于宴会或庆典中,显示了当时宴会的热闹与华美。“不醉无归来”则反映了古人饮酒的风俗和对生活的享受态度。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诗人,著有《洛神赋》、《白马篇》等,文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曹植生活于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当车已驾行》是一首描绘宴会欢乐氛围的诗作,诗人在欢庆的场合中,表达了对友人和生活的热爱。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展现了古代宴会的盛况。诗人通过“欢坐玉殿”开篇,营造出一种高贵而欢快的气氛,接着描述侍者行酒、主人离席的场景,表现出热闹的宴席情景。回望东厢与西厢,丝竹声与鞞铎声交织,给人以丰富的听觉享受,进一步增强了宴会的热烈氛围。结尾“不醉无归来”则是对饮酒文化的生动描绘,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着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整首诗以明亮的灯火与夜色相映衬,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带有感伤的气氛,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隐约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宴会场景,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丝竹”指代什么?
A. 诗人的感情
B. 古代乐器
C. 诗的结构
“不醉无归来”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饮酒作乐
B. 追求理想
C. 渴望安宁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曹植
C. 杜甫
答案: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