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49
作者: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我欲游蓬壶,安得身插羽。
我欲隐嵩华,叹息非吾土。
会稽多名山,开迹自往古。
岂惟颂刻秦,乃有庙祀禹。
山形舞鸾凤,泉脉流湩乳。
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
方舟泛曹娥,健席拂天姥。
朱楼入烟霄,白塔临云雨。
修梁看龙化,遗箭遣鹤取。
茶荈可作经,杨梅亦著谱。
湖蓴山蕨辈,一一难遽数。
终年游不厌,冰玉生肺腑。
诵诗有樵童,乞字到俚妪。
况复青青衿,盛不减邹鲁。
古诗三千篇,安知阙吴楚。
土风聊补亡,吾言岂夸诩。
白话文翻译:
我想去游玩蓬壶仙境,怎么办才能让我的身体长出羽毛呢?我想隐居在嵩山华岳,却感叹这是我无法安身之地。会稽山峦多姿,留下的足迹可追溯到古代。不仅仅是颂扬秦王的功劳,还有为大禹建的庙宇。山的形态如同舞动的鸾凤,泉水如乳汁般流淌。每家每户都有丰盈的水竹,到处都能见到兰杜的生长。小船在曹娥江上漂流,宽大的席子拂动着天姥山。朱红的楼阁高耸入云,白色的塔楼在云雨间屹立。修长的梁上可以看到龙的化身,箭矢遗留则可遣送白鹤。茶和荈可以成经书,杨梅也有谱可著。湖里的蓴菜和山间的蕨菜数不胜数。整年游玩都不厌倦,心中如冰玉般清澈。诵读诗歌时有樵夫旁听,乞求文字的老妇也在。更何况这青青的衣衫,风采丝毫不减于邹鲁之地。古诗有三千篇,怎能知道缺少了吴楚的风土人情呢?我所言岂是夸夸其谈。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醉吟先生,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激昂,常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的理想,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会稽行》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国家动荡,诗人内心渴望隐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的理想与抱负。
诗歌鉴赏:
《会稽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与自然美感的诗作。诗中,陆游描绘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会稽山水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篇即以“我欲游蓬壶”引入,显示出诗人对仙境般生活的渴求,而“安得身插羽”则表现了这种渴求的无奈。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生动细腻,山形如舞的“鸾凤”,泉水如乳的“湩乳”,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会稽的自然美,更隐含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借助“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等细节,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陆游通过对茶荈、杨梅、湖蓴、山蕨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会稽的丰饶与生机,体现出他游历的乐趣与对生活的热爱。“终年游不厌,冰玉生肺腑”一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愉悦,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无奈与失落,但依然能够在自然中找到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会稽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陆游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怀与执着,也让后人感受到那份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我欲游蓬壶,安得身插羽。”
“我欲隐嵩华,叹息非吾土。”
“会稽多名山,开迹自往古。”
“岂惟颂刻秦,乃有庙祀禹。”
“山形舞鸾凤,泉脉流湩乳。”
“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
“方舟泛曹娥,健席拂天姥。”
“朱楼入烟霄,白塔临云雨。”
“修梁看龙化,遗箭遣鹤取。”
“茶荈可作经,杨梅亦著谱。”
“湖蓴山蕨辈,一一难遽数。”
“终年游不厌,冰玉生肺腑。”
“诵诗有樵童,乞字到俚妪。”
“况复青青衿,盛不减邹鲁。”
“古诗三千篇,安知阙吴楚。”
“土风聊补亡,吾言岂夸诩。”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会稽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思考,反映出陆游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怀与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会稽行》中的“蓬壶”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大禹”是谁?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