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9:42
岂敢效叔孙,所至馆必葺。
吾侪有阖庐,第欲避燥湿。
旧居非爽垲,方暑讵可入。
尚幸屋西偏,升墟下临显。
揆日遂诛茅,土木颇难集。
面南创小亭,聊纾九夏急。
不妨种花蔬,未免抱瓮汲。
犹恐地势卑,版筑加一级,
恍如到会稽,山川获顾揖。
云雨出高峰,燕坐观吐噏。
我来已二年,敬活匪成邑,
将命负何辜,胡为久见执。
除馆至於三,块然形独立。
今兹喜卜邻,风猷朝暮挹。
对酒有良朋,邀月饮无及。
新斋跬步间,乘兴袂宜袭。
我怎么敢效仿叔孙氏(即古代名士),到达的地方都要修缮呢?我们这些人有自己的住所,只想避开燥热和潮湿。旧居并不清爽,盛夏的时节怎么能进去呢?我所幸的是,房子偏在西边,地势较高,望去可以看到风景。虽然今年的茅草收成不佳,泥土和木材也难以聚集。面对南方建个小亭子,聊以解暑的急需。可以种些花草蔬菜,免得每天都要抱着水罐去汲水。仍然担心地势低洼,砖土要加高一层,恍若回到会稽,山川也得向我致意。云雨从高峰而降,燕子在这里安坐观看我吐纳。我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敬仰的生活并没有成就城市。对我命运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长久地执着于此?从客馆到这里,环境显然独立。今天我开心地选择邻居,晨昏间的风气令人陶醉。对酒有好朋友,邀月共饮却无缘。新斋距离不远,兴起之时就可以轻松地走到。
洪皓在《次韵小亭》中,通过描绘自己在小亭子中生活的种种,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自谦的口吻,说明自己并不敢效仿那些高人,而是选择了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中通过对住所的描绘,表现出对避暑、避湿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旧居环境的不满。小亭的建设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宁静和自然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了他与朋友共饮的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生活的乐趣。整体上,这首诗以闲适自然的情调,勾勒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画面感。比如“云雨出高峰”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气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词测试:
洪皓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叔孙”指的是:
诗人希望避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