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07
次韵寄兴祖广德
宋代:洪皓
南归不获却东迁,
险阻艰难遍大千。
母老三年难见止,
途穷一恸忽潸然。
愁同暴虎冯可悔,
灾甚求鱼用木缘。
行府相将释老马,
故人赠策助腾骞。
我南归的愿望未能实现,只好向东迁徙,途中遇险阻和艰难,遍布大千世界。母亲年老,三年难以相见,旅途的尽头,我不禁悲恸流泪。忧愁如同暴虎,让人后悔;灾难如此严重,想要捕鱼却只能用木头做工具。行府的人们带着我放开老马,故人赠我谋略,让我助力飞腾而起。
洪皓,字仲华,号秋水,南宋时期的诗人,精通诗文,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此诗创作于洪皓南归未果、东迁途中,面临艰难险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依赖。
《次韵寄兴祖广德》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者通过对南归无望的叙述,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艰辛。诗中“母老三年难见止”一句,承载着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感人。诗人用“愁同暴虎冯可悔”来比喻忧愁的沉重,生动地刻画了内心的苦楚与迷茫。
全诗层层递进,通过对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艰难时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两句则转向希望,故人赠策与放老马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仍寻求生路的勇气,体现了人性的坚韧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个人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以及寻求帮助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洪皓的“南归不获却东迁”中,“东迁”意指什么?
诗中“母老三年难见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愁同暴虎冯可悔”中的“暴虎”是用来比喻什么?
洪皓的《次韵寄兴祖广德》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但洪皓更侧重于对母亲的思念,而陆游则更强调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