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七》

时间: 2025-05-02 21:56:55

诗句

萧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

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56:55

原文展示:

萧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
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桐庐郡的清新与美丽,千家万户中高楼如画般屹立。人们相互呼喊着去采莲,一起欢笑着乘坐着木兰舟出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洒:形容风景清新、宽广。
  • 桐庐郡:指的是桐庐这个地方,位于现在的浙江省,山水秀丽。
  • 画楼:形容楼房如同画中一般美丽。
  • 相呼:互相呼喊。
  • 采莲:指在水边采摘莲花。
  • 木兰舟:一种古代的小船,常用于水上游玩。

典故解析:

  • 采莲:古代文人常以采莲为乐,象征着闲适与雅趣。
  • 木兰舟:与《木兰辞》无直接关系,但“木兰”二字常被用来指代一种美丽的船,象征着轻盈与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范仲淹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尤其是对山水风光的欣赏,体现了他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洒脱的笔调描绘了桐庐郡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的“萧洒桐庐郡”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那片绿水青山之中。接着“千家起画楼”则描绘了小镇的繁华与生机,千家万户的画楼不仅是建筑的美,更是人们生活的富庶。

而后两句“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则描绘了一幅人们在水边采莲、欢声笑语的和谐场景,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带有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洒桐庐郡:桐庐郡的风景清新宜人,给人一种洒脱自然的感觉。
  • 千家起画楼:形容这里的人们居住条件不错,房屋如画般美丽,展现了地方的繁荣。
  • 相呼采莲去:人们在水边相互呼喊,一起去采摘莲花,表现出一种欢乐和团结的氛围。
  • 笑上木兰舟:欢声笑语之中,乘坐着小船,享受着水上游玩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画楼”比喻美丽的居所,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描绘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美好情景,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庐:象征着自然的美与人文的和谐。
  • 画楼:象征着繁华与美丽的生活。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 木兰舟:象征着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家起画楼”意指: A. 楼房如画般美丽
    B. 千家万户
    C. 只有一户人家
    D. 忽略建筑的意义

  2. 诗人通过“相呼采莲去”表达了: A. 忧愁
    B. 欢乐
    C. 孤独
    D. 忙碌

  3. “木兰舟”在诗中象征: A. 船只的简单
    B. 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
    C. 沉重的负担
    D. 船的快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范仲淹的《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前者更倾向于描绘人们的欢愉场景,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静谧和淡泊的心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范仲淹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孟尝 梅圣俞挽歌二首 梅花三首 马病 洛阳少年行 潞公游龙门光以室家病不获参陪献诗十六韵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龙门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恤近忽远 绮室 老八板儿 包含轻的成语 分毫不差 麥字旁的字 笑嗔 力字旁的字 卷叶蛾 朝衣东市 社威擅势 西字头的字 鬥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德才兼备 回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