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四》

时间: 2025-05-07 06:57:00

诗句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7:00

原文展示: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桐庐郡的悠然风光,作者在午后闲暇之际,感受到浓浓的睡意。人生中有这样的安乐之处,谁还会去追问那些繁华和世俗的羁绊呢?

注释:

  • 萧洒:形容环境清雅、悠然自得。
  • 桐庐郡:指的是桐庐县,位于浙江省,以自然风光著称。
  • 公馀:指的是公事之外的闲暇时间。
  • 午睡浓:形容午后的困倦和充足的睡意。
  • 安乐处:安静、舒适的地方。
  • 千钟:指的是丰盛的饮食或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靖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闻名于世,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满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隐居桐庐时,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四》是一首短小而精炼的诗,展现了范仲淹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萧洒桐庐郡”就描绘出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着“公馀午睡浓”则引入了个人的体验,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精神上的解脱。

诗的后两句“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则更具哲理意味。作者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时,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千钟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奢侈,然而在一个安乐的地方,追求这些显得毫无意义。范仲淹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悟解,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范仲淹在这首诗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洒桐庐郡”:开篇点出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公馀午睡浓”:描述了午后的慵懒状态,暗示生活的闲适。
  • “人生安乐处”: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生的安乐之处。
  • “谁复问千钟”:反问世俗的繁华与奢侈是否依旧重要,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安乐处”与“千钟”形成对照,强调价值观的不同。
  • 意象:萧洒的自然景色与午后睡意构成强烈的视觉与感官体验,增强了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倡导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珍惜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庐:象征着自然的优雅与宁静。
  • 午睡:代表放松与内心平和的状态。
  • 千钟: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物质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其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钟”象征什么? A. 丰盛的饮食
    B. 自然的宁静
    C. 个人的安逸
    D. 政治的权力

  2. 诗人通过“公馀午睡浓”想表达什么? A. 午后的懒惰
    B. 内心的安宁
    C. 对事业的追求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同为范仲淹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描绘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范仲淹的内心安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范仲淹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过南荡三首 其三 入建平界二首 赠周敬伯 故恭人刘氏挽词 白菊二首 其二 初出贡院买山寒球花数枝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二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井诗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七上八落 轩丘 淡结尾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偎香倚玉 鲜爽 十全大补 口字旁的字 杨穿三叶 舟字旁的字 老氏 超然独处 隶字旁的字 公子 齿字旁的字 你开头的成语 请开头的成语 殊形诡状 包含幂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