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7:00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这首诗描绘了桐庐郡的悠然风光,作者在午后闲暇之际,感受到浓浓的睡意。人生中有这样的安乐之处,谁还会去追问那些繁华和世俗的羁绊呢?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靖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闻名于世,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满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隐居桐庐时,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四》是一首短小而精炼的诗,展现了范仲淹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萧洒桐庐郡”就描绘出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着“公馀午睡浓”则引入了个人的体验,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精神上的解脱。
诗的后两句“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则更具哲理意味。作者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时,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千钟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奢侈,然而在一个安乐的地方,追求这些显得毫无意义。范仲淹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悟解,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范仲淹在这首诗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倡导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珍惜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其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观。
诗中“千钟”象征什么?
A. 丰盛的饮食
B. 自然的宁静
C. 个人的安逸
D. 政治的权力
诗人通过“公馀午睡浓”想表达什么?
A. 午后的懒惰
B. 内心的安宁
C. 对事业的追求
D. 对友人的思念